元帝始过江[146],谓顾骠骑曰[147]:“寄人国土,心常怀惭[148]。”荣跪对曰:“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[149],是以耿、亳无定处[150],九鼎迁洛邑[151],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。”
【译文】
晋元帝司马睿刚过江来,对顾骠骑说:“寄居别人郡国土地上,心里常常有惭愧之感。”顾荣跪在地下回答说:“我听说君王以天下为家,所以殷祖乙迁徙至耿,盘庚五迁而居于亳,都没有固定的地方,武王灭商,迁都洛邑。希望陛下不要把迁都当作思想负担。”
【注释】
- [146]元帝:指晋元帝司马睿,东晋第一主。初为安东将军,镇建业。愍帝死,王导等拥立为帝,在位七年,庙号中宗。
- [147]顾骠骑:指顾荣。荣字彦先。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东吴丞相顾雍孙。西晋末年,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首领。晋元帝时为安东军司马,加散骑常侍,元帝有事常与荣议。死后赠骠骑将军。
- [148]寄人国土:西晋建都洛阳,在中原腹地,过江后都建业,建业乃吴郡属地,故有客居之感。怀惭:怀有惭愧之情。指对不起祖宗。
- [149]天下为家:言帝王把整个国家当作自己的家。天下,国家。
- [150]耿、亳(bó)无定处:商王祖乙继其父河亶甲为帝,商衰,任巫贤为相,将都城从相(今河南内黄县)迁到耿(今山西河津)。后因耿发生河患,再次迁都于邢(今河北邢台),最后又迁到庇(今山东省郓城)。曾数次发兵以解除东夷对商的威胁。商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,国势复兴。盘庚即位时,历经九世之乱的商国势衰微,天灾频繁。为了挽救政治危机,盘庚放弃了当时位于黄河以北的国都奄(今山东曲阜),渡河南下,迁都于商汤的故地亳(今河南商丘)附近的殷(今河南安阳)。盘庚迁殷后,推行商汤的德政,商朝国势再度振兴。故后世又称商朝为“殷”或“殷商”。自商汤至盘庚共十代,有五次迁徙。
- [151]九鼎迁洛邑:九鼎,国家重器,迁鼎犹迁都。夏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,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青铜铸成九鼎以象征九州,镌刻九州之名山大川、珍异物产于鼎上,将鼎置于都城,作为国之重器。商汤灭夏,迁九鼎于商都。盘庚定都于殷,九鼎迁移至殷。周武王灭商迁九鼎于洛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