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s

  • 世说新语 (167)
  • English (147)
  • 道德经 (87)
  • 李白 (33)
  • 苏轼 (25)
  • 杜甫 (21)
  • Gaming (14)
  • 白居易 (12)
  • 辛弃疾 (11)
  • 杜牧 (10)
  • 李煜 (10)
  • 刘义庆 (10)
  • 陆游 (9)
  • 王安石 (9)
  • 欧阳修 (9)
  • 晏几道 (9)
  • 战国策 (9)
  • 司马迁 (9)
  • 王维 (8)
  • 李清照 (8)
  • 李商隐 (8)
  • 摘抄 (8)
  • 刘禹锡 (7)
  • 王昌龄 (6)
  • 韦庄 (5)
  • 秦观 (5)
  • 柳永 (5)
  • 孟子 (5)
  • 温庭筠 (4)
  • 晏殊 (4)
  • 庄子 (4)
  • 左传 (4)
  • 孟浩然 (4)
  • 韩愈 (3)
  • 陶渊明 (3)
  • 论语 (3)
  • 范仲淹 (3)
  • 王勃 (3)
  • 张九龄 (3)
  • 岑参 (3)
  • 冯延巳 (3)
  • Typography (3)
  • 黄巢 (2)
  • 随笔 (2)
  • 贺铸 (2)
  • 贺知章 (2)
  • 词语 (2)
  • 祖咏 (2)
  • 王国维 (2)
  • 王之涣 (2)
  • 林逋 (2)
  • 曹操 (2)
  • 张若虚 (2)
  • 张先 (2)
  • 宋玉 (2)
  • 孟郊 (2)
  • 墨子 (2)
  • 卢纶 (2)
  • 刘长卿 (2)
  • 乐府诗集 (2)
  • Others (2)
  • 黄庭坚 (1)
  • 高适 (1)
  • 骆宾王 (1)
  • 韩非子 (1)
  • 韦应物 (1)
  • 陶弘景 (1)
  • 陈寿 (1)
  • 陈子昂 (1)
  • 陈与义 (1)
  • 金昌绪 (1)
  • 郦道元 (1)
  • 贾谊 (1)
  • 贾岛 (1)
  • 诸葛亮 (1)
  • 诗经 (1)
  • 褚少孙 (1)
  • 虞世南 (1)
  • 蒋捷 (1)
  • 荀子 (1)
  • 花蕊夫人 (1)
  • 罗隐 (1)
  • 王观 (1)
  • 王翰 (1)
  • 王羲之 (1)
  • 王绩 (1)
  • 王禹偁 (1)
  • 王湾 (1)
  • 王实甫 (1)
  • 潘阆 (1)
  • 海子 (1)
  • 柳宗元 (1)
  • 杨慎 (1)
  • 杜秋娘 (1)
  • 李颀 (1)
  • 李贺 (1)
  • 李绅 (1)
  • 李璟 (1)
  • 李斯 (1)
  • 李密 (1)
  • 李之仪 (1)
  • 朱庆馀 (1)
  • 曹植 (1)
  • 晏子春秋 (1)
  • 成语 (1)
  • 徐凝 (1)
  • 归有光 (1)
  • 张籍 (1)
  • 张祜 (1)
  • 张溥 (1)
  • 张旭 (1)
  • 张志和 (1)
  • 张岱 (1)
  • 常建 (1)
  • 崔颢 (1)
  • 崔护 (1)
  • 岳飞 (1)
  • 屈原 (1)
  • 宋祁 (1)
  • 宋濂 (1)
  • 孙洙 (1)
  • 孙子 (1)
  • 姜夔 (1)
  • 国语 (1)
  • 周邦彦 (1)
  • 周敦颐 (1)
  • 吴均 (1)
  • 南北朝 (1)
  • 儒家 (1)
  • 佚名 (1)
  • 余秀华 (1)
  • RandomQuestions (1)
  • Ethics (1)
  • Home

    世说新语-言语第二-七

    Published Jun 12, 2024 [  世说新语  ]

   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[40],问颍川人士。慈明先及诸兄[41]。阆笑曰:“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[42]?”慈明曰:“足下相难,依据者何经?”阆曰:“方问国士,而及诸兄,是以尤之耳[43]!”慈明曰:“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,外举不失其仇[44],以为至公。公旦《文王》之诗[45],不论尧、舜之德而颂文、武者,亲亲之义也[46]。《春秋》之义[47],内其国而外诸夏[48]。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,不为悖德乎[49]?”

    【译文】

    荀慈明和汝南袁阆相见,袁阆打听颍川有哪些知名人士。慈明首先谈及自己的各位兄长。袁阆讥笑他说:“难道仅仅因为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就算是名士吗?”慈明说:“您责难我,依据什么义理?”阆说:“刚才我问的是国家名士,而你提到的是您的几位哥哥,所以才责怪你。”慈明说:“从前祁奚告老还乡前举荐自己的继承人时,内不漏掉他的儿子,外不舍弃他的仇人。世人认为他是极公道的。周公旦写《文王》诗,不论述尧舜的功德,却歌颂文王、武王的业绩,这正是亲近、喜爱自己亲人的义理呀。《春秋》义例是以自己的鲁国为内,以华夏各国为外。况且不喜欢自己亲人而喜欢别人的人,不是违背道德吗?”

    【注释】

    • [40]荀慈明:荀爽字慈明,东汉颍川(今河南许昌)人。荀淑子。当世大儒。汉献帝时,官至司空。汝南:郡名。见《德行》3注。袁阆(làng):字奉高,东汉汝南人。官至太尉掾。见《德行》3注。
    • [41]颍川:见本篇6注。及:谈及。
    • [42]“士但可”句:谓荐举士人不可仅仅因为是亲戚朋友而已。但,仅、只。亲旧,亲戚朋友。
    • [43]尤:责怪,归咎。
    • [44]祁奚:春秋时晋国大夫。为中军尉,退休前先后向晋侯荐举仇人解狐和儿子祁午自代,故有善举之美名。
    • [45]公旦:指周公姬旦,周文王子,武王弟。辅佐武王灭商,建立周朝,封于鲁。《文王》:指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之什》,共十首诗,都是歌颂文王、武王业绩的。
    • [46]亲亲:亲爱亲族。儒家认为,亲亲为仁爱之本。《孟子尽心上》:“亲亲,仁也。”
    • [47]《春秋》: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,孔子在鲁国国史基础上修订而成。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(公元前722年)至鲁哀公十四年(公元前481年)共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。
    • [48]内其国而外诸夏:《春秋公羊传》于成公十五年论及《春秋》义例曰:“《春秋》内其国而外诸夏,内诸夏而外夷狄。”这是孔子重要的政治理念之一,即实现王化必须一步步自近而远,先以鲁国为内以诸夏为外,再到以诸夏为内,以夷狄为外,最后达到“大小远近若一”的局面。
    • [49]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,不为悖德乎:《孝经圣治章》:“父子之道,天性也,君臣之义也。父母生之,续莫大焉,君亲临之,厚莫重焉。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,谓之悖德;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,谓之悖礼。”慈明以古代圣君贤臣为例,引儒家经典为据,论辩有力。悖(bèi),违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