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,桓南郡、杨广共说殷荆州[190],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[191]。觊亦即晓其旨。尝因行散[192],率尔去下舍[193],便不复还,内外无预知者。意色萧然[194],远同斗生之无愠[195]。时论以此多之[196]。
【译文】
当初,桓玄、杨广一起劝说荆州刺史殷仲堪,应该褫夺殷觊南蛮校尉之职而自代。殷觊也很快知道了他们的意图。他趁行散之机,迅速
离开了居住馆舍,就没有再回来,里里外外没人预先知道他这一打算。他神态超然潇洒,和古代的楚国子文三罢令尹而无怨怒一样。当
时的舆论因此而赞许他。
【注释】
- [190]桓南郡:指桓玄。玄字敬道,谯国龙亢(今安徽怀远)人,大司马桓温少子。七岁袭封南郡公。拜太子洗马、义兴太守,少时去职归其国。与荆州刺史殷仲堪交情深厚。后历任侍中、都督中外诸军事、丞相、录尚书事、扬州牧、徐州刺史、大将军等职,封楚王。后消灭殷仲堪、杨佺期占据荆江广大土地,剪除掌握朝政之司马道子父子而执掌朝政,废晋安帝自立,国号楚。后被刘裕讨灭。杨广:字德度,晋弘农华阴(今陕西华阴县)人。官南蛮校尉、淮南太守。殷荆州:指殷仲堪。仲堪曾作荆州刺史。
- [191]殷觊(jì):《晋书》作殷(yǐ),字伯通,陈郡人。太常卿殷融孙。与从弟殷仲堪俱有时名。晋孝武帝太元中,拔为南蛮校尉。南蛮校尉是武官名。西晋武帝始置,管理荆州地区民族事务,典统地方武装,初治襄阳,后改治江陵。与荆州刺史关系密切,是东晋政治斗争中的重要砝码。南蛮:指南蛮校尉之职。
- [192]尝:曾,曾经。行散:魏晋士大夫喜服五石散(又称寒石散)。服后身体发热,需吃冷食,并外出散步,调理关节,散发药性,称行散或行药。
- [193]率尔:随意,随随便便的样子。下舍:官府馆舍。
- [194]意色:神态。萧然:超然潇洒的样子。
- [195]斗生:指於菟,即春秋时楚国令尹子文。子文三为令尹无喜色,三罢无愠色,故有美名。无愠:无怒色。
- [196]多:褒扬,赞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