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s

  • 世说新语 (167)
  • English (147)
  • 道德经 (87)
  • 李白 (33)
  • 苏轼 (25)
  • 杜甫 (21)
  • Gaming (14)
  • 白居易 (12)
  • 辛弃疾 (11)
  • 杜牧 (10)
  • 李煜 (10)
  • 刘义庆 (10)
  • 陆游 (9)
  • 王安石 (9)
  • 欧阳修 (9)
  • 晏几道 (9)
  • 战国策 (9)
  • 司马迁 (9)
  • 王维 (8)
  • 李清照 (8)
  • 李商隐 (8)
  • 摘抄 (8)
  • 刘禹锡 (7)
  • 王昌龄 (6)
  • 韦庄 (5)
  • 秦观 (5)
  • 柳永 (5)
  • 孟子 (5)
  • 温庭筠 (4)
  • 晏殊 (4)
  • 庄子 (4)
  • 左传 (4)
  • 孟浩然 (4)
  • 韩愈 (3)
  • 陶渊明 (3)
  • 论语 (3)
  • 范仲淹 (3)
  • 王勃 (3)
  • 张九龄 (3)
  • 岑参 (3)
  • 冯延巳 (3)
  • Typography (3)
  • 黄巢 (2)
  • 随笔 (2)
  • 贺铸 (2)
  • 贺知章 (2)
  • 词语 (2)
  • 祖咏 (2)
  • 王国维 (2)
  • 王之涣 (2)
  • 林逋 (2)
  • 曹操 (2)
  • 张若虚 (2)
  • 张先 (2)
  • 宋玉 (2)
  • 孟郊 (2)
  • 墨子 (2)
  • 卢纶 (2)
  • 刘长卿 (2)
  • 乐府诗集 (2)
  • Others (2)
  • 黄庭坚 (1)
  • 高适 (1)
  • 骆宾王 (1)
  • 韩非子 (1)
  • 韦应物 (1)
  • 陶弘景 (1)
  • 陈寿 (1)
  • 陈子昂 (1)
  • 陈与义 (1)
  • 金昌绪 (1)
  • 郦道元 (1)
  • 贾谊 (1)
  • 贾岛 (1)
  • 诸葛亮 (1)
  • 诗经 (1)
  • 褚少孙 (1)
  • 虞世南 (1)
  • 蒋捷 (1)
  • 荀子 (1)
  • 花蕊夫人 (1)
  • 罗隐 (1)
  • 王观 (1)
  • 王翰 (1)
  • 王羲之 (1)
  • 王绩 (1)
  • 王禹偁 (1)
  • 王湾 (1)
  • 王实甫 (1)
  • 潘阆 (1)
  • 海子 (1)
  • 柳宗元 (1)
  • 杨慎 (1)
  • 杜秋娘 (1)
  • 李颀 (1)
  • 李贺 (1)
  • 李绅 (1)
  • 李璟 (1)
  • 李斯 (1)
  • 李密 (1)
  • 李之仪 (1)
  • 朱庆馀 (1)
  • 曹植 (1)
  • 晏子春秋 (1)
  • 成语 (1)
  • 徐凝 (1)
  • 归有光 (1)
  • 张籍 (1)
  • 张祜 (1)
  • 张溥 (1)
  • 张旭 (1)
  • 张志和 (1)
  • 张岱 (1)
  • 常建 (1)
  • 崔颢 (1)
  • 崔护 (1)
  • 岳飞 (1)
  • 屈原 (1)
  • 宋祁 (1)
  • 宋濂 (1)
  • 孙洙 (1)
  • 孙子 (1)
  • 姜夔 (1)
  • 国语 (1)
  • 周邦彦 (1)
  • 周敦颐 (1)
  • 吴均 (1)
  • 南北朝 (1)
  • 儒家 (1)
  • 佚名 (1)
  • 余秀华 (1)
  • RandomQuestions (1)
  • Ethics (1)
  • Home

    宫之奇谏假道

    Published May 30, 2023 [  左传  ]

   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。

    宫之奇谏曰:“虢,虞之表也。虢亡,虞必从之。晋不可启,寇不可翫。一之谓甚, 其可再乎?谚所谓‘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’者,其虞、虢之谓也。”

    公曰:“晋,吾宗也,岂害我哉?”

    对曰:“大伯、虞仲,大王之昭也 。大伯不从,是以不嗣。虢仲、虢叔,王季之穆也,为 文王卿士,勳在王室,藏于盟府。将虢是灭,何爱于虞!且虞能亲于桓庄乎,其爱之也? 桓、庄之族何罪,而以为戮,不唯逼乎?亲以宠偪,犹尚害之,况以国乎?”

    公曰:“吾享祀丰絜,神必据我。”

    对曰:“臣闻之,鬼神非人实亲,惟德是依。故《周书》曰:‘皇天无亲,惟德是辅。’又 曰:‘黍稷非馨,明德惟馨。’又曰:‘民不易物,惟德繄物。’如是,则非德,民不和,神 不享矣。神所冯依,将在德矣。若晋取虞,而明德以荐馨香,神其吐之乎?”

    弗听,许晋使。

    宫之奇以其族行,曰:“虞不腊矣。在此行也,晋不更举矣。”

    八月甲午,晋侯围上阳,问于卜偃曰:“吾其济乎?”

    对曰:“克之。”

    公曰:“何时?”

    对曰:“童谣曰:‘丙之晨,龙尾伏辰,均服振振,取虢之旂。鹑之贲贲,天策炖炖,火中 成军,虢公其奔。’其九月、十月之交乎!丙子旦,日在尾,月在策,鹑火中,必是时 也。”

    冬,十二月丙子朔,晋灭虢,虢公丑奔京师。师还,馆于虞,遂袭虞,灭之,执虞公.及其 大夫井伯,从媵秦穆姬。而修虞祀,且归其职贡于王,故书曰:“晋人执虞公。”罪虞公, 言易也。

    译文及注释

    译文  

   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。

   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:“虢国,是虞国的外围,虢国灭亡了,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。晋国的 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。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。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,怎么可 以有第二次呢?俗话说‘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,嘴唇没了,牙齿就会寒冷’,就如同虞、 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。”

    虞公说:“晋国,与我国同宗,难道会加害我们吗?”

    宫之奇回答说:“泰伯、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,太伯没有跟随在太王身边,因此没有 继承王位。虢仲、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,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,在王室中有功劳, 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。现在虢国都要灭掉,对虞国还爱什么呢?再说 晋献公爱虞,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?桓、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?可晋献公把他们杀 害了,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,才这样做的吗?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,尚且要加 害于他,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?”

    虞公说:“我的祭品丰盛清洁,神必然保佑我。”

    宫之奇回答说:“我听说,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,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。所以《周 书》里说:‘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,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。’又说:‘黍稷不算 芳香,只有美德才芳香。’又说:‘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,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 的祭品,才是真正的祭品。’如此看来,没有德行,百姓就不和,神灵也就不享用了。神 灵所凭依的,就在于德行了。如果晋国消灭虞国,崇尚德行,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, 难道神明会不享用(祭祀的食物)吗?”

   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,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。

    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。他说:“虞国的灭亡,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。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,不必再出兵了。”

    八月某一天,晋献公包围上阳。问卜偃说:“我能够成功吗?”

    卜偃回答说:“能攻下。”

    晋献公说:“什么时候?”

    卜偃回答说:“童谣说:‘丙子日的清早,龙尾星为日光所照;军服威武美好,夺取虢国的 旗号。鹑火星像只大鸟,天策星没有光耀,鹑火星下整理军队,虢公将要逃跑。’这日子 恐怕在九月底十月初吧!丙子日的清晨,日在尾星之上,月在天策星之上,鹑火星在日月 的中间,一定是这个时候。”

   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,晋灭掉虢国,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。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,乘机突然发动进攻,灭掉了虞国,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,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。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,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。所以《春秋》中记载说“晋国人捉住了虞公。”这是归罪于虞公,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。

    注释

    • 晋:国名,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。晋侯:晋献公。
    • 复假(jiǎ)道:又借路。假道:借道。僖公二年晋曾向虞借道伐虢,今又借道,故用“复”。
    • 虞(yú):国名,姬姓。周文王封予古公亶父之子虞仲后代的侯国,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。
    • 虢(guó):国名,姬姓。周文王封其弟仲于今陕西宝鸡东,号西虢,后为秦所灭。本文所说的是南虢。
    • 表:外表,这里指屏障、藩篱。
    • 启:启发,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。
    • 寇:凡兵作乱于内为乱,于外为寇。
    • 翫(wán):即“玩”,这里是轻视、玩忽的意思。
    • 其:反诘语气词,难道。
    • 辅:面颊。车:牙床骨。
    • 宗:同姓,同一宗族。晋、虞、虢都是姬姓的诸侯国,都同一祖先。
    • 大(tài)伯、虞仲:周始祖太王(古公亶父)的长子和次子。昭:古代宗庙制度,始祖的神位居中,其下则左昭右穆。昭位之子在穆位,穆位之子在昭位。昭穆相承,所以又说昭生穆,穆生昭。大伯、虞仲、王季俱为大王之子,都是大王之昭。
    • 不从:指不从父命。嗣:继承(王位)。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,便和虞仲一起出走。宫之奇认为大伯没继承王位是不从父命的结果。
    • 虢仲、虢叔:虢的开国祖,王季的次子和三子,文王的弟弟。王季于周为昭,昭生穆,故虢仲、虢叔为王季之穆。
    • 卿士:执掌国政的大臣。盟府:主持盟誓、典策的宫府。
    • 将虢是灭:将灭虢。将,意同“要”。是,复指提前的宾语“虢”。
    • 桓庄:桓叔与庄伯,这里指桓庄之族。庄伯是桓叔之子,桓叔是献公的曾祖,庄伯是献公的祖父。晋献公曾尽杀桓叔、庄伯的后代。其:岂能,哪里能。之:指虞。
    • 桓庄之族何罪,而以为戮:庄公25年晋献公尽诛同族群公子。以为戮:把他们当作杀戮的对象。唯:因为。逼:这里有威胁的意思。
    • 亲:指献公与桓庄之族的血统关系。宠:在尊位,指桓、庄之族的高位。况以国乎:此句承上文,因此省略了“以国”下的“逼”字。
    • 享祀:祭祀。絜(jié洁):同“洁”。据我:依从我,即保佑我。
    • 实:同“是”复指提前的宾语。
    • 皇:大。辅:辅佐,这里指保佑。所引《周书》已亡佚,这两句引见伪古文《尚书》,下同。
    • 黍(shǔ):黄黏米;稷(jì寄):不黏的黍子,黍稷这里泛指五谷。
    • 馨(xīn):浓郁的香气。
    • 易物:改变祭品。
    • 繄(yī):句中语气词。
    • 冯(píng):同“凭”。
    • 明德:使德明。馨香:指黍稷。其:语气词,加强反问。吐:指不食所祭之物。
    • 以:介词,表率领。以其族行:指率领全族离开虞。
    • 腊:岁终祭祀。这里用作动词,指举行腊祭。
    • 此句以下有删节。
    • 丙子:十二月初一正逢干支的丙子。朔:每月初一日。
    • 丑:虢公名。京师:东周都城。今河南洛阳。
    • 馆:为宾客们设的住处。这里用作动词,驻扎的意思。
    • 媵(yìng映):陪嫁的奴隶。秦穆姬:晋献公女,嫁秦穆公。
    • 书:指《春秋》经文。
    • 其:代词,那只谚语说的道理。▲

    Referen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