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s

  • 世说新语 (167)
  • English (147)
  • 道德经 (87)
  • 李白 (33)
  • 苏轼 (25)
  • 杜甫 (21)
  • Gaming (14)
  • 白居易 (12)
  • 辛弃疾 (11)
  • 杜牧 (10)
  • 李煜 (10)
  • 刘义庆 (10)
  • 陆游 (9)
  • 王安石 (9)
  • 欧阳修 (9)
  • 晏几道 (9)
  • 战国策 (9)
  • 司马迁 (9)
  • 王维 (8)
  • 李清照 (8)
  • 李商隐 (8)
  • 摘抄 (8)
  • 刘禹锡 (7)
  • 王昌龄 (6)
  • 韦庄 (5)
  • 秦观 (5)
  • 柳永 (5)
  • 孟子 (5)
  • 温庭筠 (4)
  • 晏殊 (4)
  • 庄子 (4)
  • 左传 (4)
  • 孟浩然 (4)
  • 韩愈 (3)
  • 陶渊明 (3)
  • 论语 (3)
  • 范仲淹 (3)
  • 王勃 (3)
  • 张九龄 (3)
  • 岑参 (3)
  • 冯延巳 (3)
  • Typography (3)
  • 黄巢 (2)
  • 随笔 (2)
  • 贺铸 (2)
  • 贺知章 (2)
  • 词语 (2)
  • 祖咏 (2)
  • 王国维 (2)
  • 王之涣 (2)
  • 林逋 (2)
  • 曹操 (2)
  • 张若虚 (2)
  • 张先 (2)
  • 宋玉 (2)
  • 孟郊 (2)
  • 墨子 (2)
  • 卢纶 (2)
  • 刘长卿 (2)
  • 乐府诗集 (2)
  • Others (2)
  • 黄庭坚 (1)
  • 高适 (1)
  • 骆宾王 (1)
  • 韩非子 (1)
  • 韦应物 (1)
  • 陶弘景 (1)
  • 陈寿 (1)
  • 陈子昂 (1)
  • 陈与义 (1)
  • 金昌绪 (1)
  • 郦道元 (1)
  • 贾谊 (1)
  • 贾岛 (1)
  • 诸葛亮 (1)
  • 诗经 (1)
  • 褚少孙 (1)
  • 虞世南 (1)
  • 蒋捷 (1)
  • 荀子 (1)
  • 花蕊夫人 (1)
  • 罗隐 (1)
  • 王观 (1)
  • 王翰 (1)
  • 王羲之 (1)
  • 王绩 (1)
  • 王禹偁 (1)
  • 王湾 (1)
  • 王实甫 (1)
  • 潘阆 (1)
  • 海子 (1)
  • 柳宗元 (1)
  • 杨慎 (1)
  • 杜秋娘 (1)
  • 李颀 (1)
  • 李贺 (1)
  • 李绅 (1)
  • 李璟 (1)
  • 李斯 (1)
  • 李密 (1)
  • 李之仪 (1)
  • 朱庆馀 (1)
  • 曹植 (1)
  • 晏子春秋 (1)
  • 成语 (1)
  • 徐凝 (1)
  • 归有光 (1)
  • 张籍 (1)
  • 张祜 (1)
  • 张溥 (1)
  • 张旭 (1)
  • 张志和 (1)
  • 张岱 (1)
  • 常建 (1)
  • 崔颢 (1)
  • 崔护 (1)
  • 岳飞 (1)
  • 屈原 (1)
  • 宋祁 (1)
  • 宋濂 (1)
  • 孙洙 (1)
  • 孙子 (1)
  • 姜夔 (1)
  • 国语 (1)
  • 周邦彦 (1)
  • 周敦颐 (1)
  • 吴均 (1)
  • 南北朝 (1)
  • 儒家 (1)
  • 佚名 (1)
  • 余秀华 (1)
  • RandomQuestions (1)
  • Ethics (1)
  • Home

    春晓

    Published Oct 08, 2022 [  孟浩然  ]

    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

    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

    译文及注释

    译文

   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,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。

   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,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。

    注释

    • 晓:天刚亮的时候,春晓:春天的早晨。
    • 不觉晓:不知不觉天就亮了。
    • 啼鸟:鸟的啼叫声。
    • 知多少:不知有多少。

    鉴赏

    谚语“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日之计在于晨”,是从励志的角度说“春晓”。这首诗不同,它是从审美的角度说“春晓”,短短二十字,包含了春花、春鸟、春风、春雨等元素,给人以春意盎然的印象。

    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”这两句写春晓的感受。首句从春困写起,就写出了春暖的感觉,语极通俗而易于传播。“春日载阳,有鸣仓庚。”(《诗经•豳风•七月》)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鸟声与春暖的关系,而黎明时分更容易听到鸟叫。所以,“处处闻啼鸟”就写出了春晓的感觉,写出了鸟儿在枝头飞来飞去的感觉,写出了天气晴好的感觉。

    “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?”这两句写回忆夜来风雨而引起惜花之情。从晴好的感觉忽然跳到“夜来风雨”,是逆转。这一逆转使诗意产生出波折,末句则是由想到风雨而引起的惜花心情。春眠中人并没有直接看到落花,但他回忆起夜来的风雨声,根据以往的经验,而产生出这样一种担忧。这种担忧,换言之即“怜春忽至恼忽去”(《红楼梦》中《葬花吟》)。不过,诗中的伤感成分并不重,被冲淡在春晓的那一片欢快的鸟声中。总之,三句的一转,四句的一问,使得全诗于一气贯注之中饶有跌宕之致。

    这首诗意境的构成特点,是主要采用听觉形象。鸟语和风雨声是天籁,是大自然的音乐,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。据说,有人尝试用带有雨声的枕头,或鸟语啁啾的录音来治疗神经衰弱等由现代文明带来的病症,实际上就是让病人在鸟声、雨声中回归自然,放下精神负担,得到心理抚慰。人们喜爱《春晓》,或许也有这方面的潜在因素。

    宋代李清照对《春晓》诗有一个创造性的演绎:“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。试问卷 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。知否,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”(《如梦令》)设计了两个人物, 加入了一些对话,便有了戏剧性。融入了时代气息和作者心情,所以要伤感一些。

    Referenc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