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s

  • 世说新语 (167)
  • English (147)
  • 道德经 (87)
  • 李白 (33)
  • 苏轼 (25)
  • 杜甫 (21)
  • Gaming (14)
  • 白居易 (12)
  • 辛弃疾 (11)
  • 杜牧 (10)
  • 李煜 (10)
  • 刘义庆 (10)
  • 陆游 (9)
  • 王安石 (9)
  • 欧阳修 (9)
  • 晏几道 (9)
  • 战国策 (9)
  • 司马迁 (9)
  • 王维 (8)
  • 李清照 (8)
  • 李商隐 (8)
  • 摘抄 (8)
  • 刘禹锡 (7)
  • 王昌龄 (6)
  • 韦庄 (5)
  • 秦观 (5)
  • 柳永 (5)
  • 孟子 (5)
  • 温庭筠 (4)
  • 晏殊 (4)
  • 庄子 (4)
  • 左传 (4)
  • 孟浩然 (4)
  • 韩愈 (3)
  • 陶渊明 (3)
  • 论语 (3)
  • 范仲淹 (3)
  • 王勃 (3)
  • 张九龄 (3)
  • 岑参 (3)
  • 冯延巳 (3)
  • Typography (3)
  • 黄巢 (2)
  • 随笔 (2)
  • 贺铸 (2)
  • 贺知章 (2)
  • 词语 (2)
  • 祖咏 (2)
  • 王国维 (2)
  • 王之涣 (2)
  • 林逋 (2)
  • 曹操 (2)
  • 张若虚 (2)
  • 张先 (2)
  • 宋玉 (2)
  • 孟郊 (2)
  • 墨子 (2)
  • 卢纶 (2)
  • 刘长卿 (2)
  • 乐府诗集 (2)
  • Others (2)
  • 黄庭坚 (1)
  • 高适 (1)
  • 骆宾王 (1)
  • 韩非子 (1)
  • 韦应物 (1)
  • 陶弘景 (1)
  • 陈寿 (1)
  • 陈子昂 (1)
  • 陈与义 (1)
  • 金昌绪 (1)
  • 郦道元 (1)
  • 贾谊 (1)
  • 贾岛 (1)
  • 诸葛亮 (1)
  • 诗经 (1)
  • 褚少孙 (1)
  • 虞世南 (1)
  • 蒋捷 (1)
  • 荀子 (1)
  • 花蕊夫人 (1)
  • 罗隐 (1)
  • 王观 (1)
  • 王翰 (1)
  • 王羲之 (1)
  • 王绩 (1)
  • 王禹偁 (1)
  • 王湾 (1)
  • 王实甫 (1)
  • 潘阆 (1)
  • 海子 (1)
  • 柳宗元 (1)
  • 杨慎 (1)
  • 杜秋娘 (1)
  • 李颀 (1)
  • 李贺 (1)
  • 李绅 (1)
  • 李璟 (1)
  • 李斯 (1)
  • 李密 (1)
  • 李之仪 (1)
  • 朱庆馀 (1)
  • 曹植 (1)
  • 晏子春秋 (1)
  • 成语 (1)
  • 徐凝 (1)
  • 归有光 (1)
  • 张籍 (1)
  • 张祜 (1)
  • 张溥 (1)
  • 张旭 (1)
  • 张志和 (1)
  • 张岱 (1)
  • 常建 (1)
  • 崔颢 (1)
  • 崔护 (1)
  • 岳飞 (1)
  • 屈原 (1)
  • 宋祁 (1)
  • 宋濂 (1)
  • 孙洙 (1)
  • 孙子 (1)
  • 姜夔 (1)
  • 国语 (1)
  • 周邦彦 (1)
  • 周敦颐 (1)
  • 吴均 (1)
  • 南北朝 (1)
  • 儒家 (1)
  • 佚名 (1)
  • 余秀华 (1)
  • RandomQuestions (1)
  • Ethics (1)
  • Home

    望月怀远

    Published Oct 02, 2022 [  张九龄  ]

    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
    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
    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

    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
    译文及注释

    译文

   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,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。

   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,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。

   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,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。

   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,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。

    注释

    • 怀远:怀念远方的亲人。
    • 首二句: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,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,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。谢庄《月赋》:“隔千里兮共明月”。
    • 情人:多情的人,指作者自己;一说指亲人。遥夜:长夜。怨遥夜:因离别而幽怨失眠,以至抱怨夜长。竟夕:终宵,即一整夜。
    • 怜:爱。滋:湿润。怜光满:爱惜满屋的月光。这里的灭烛怜光满,很显然根据上下文,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,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。此时月光敞亮,就是在现在今天,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。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,就有种“怜”的感觉,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,读诗读人,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。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,“满”描写了一个状态,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。
    • 末两句: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,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。陆机《拟明月何皎皎》:“照之有余辉,揽之不盈手。”盈手:双手捧满之意。盈:满(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)。▲

    鉴赏

    在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唐诗中,张九龄的《望月怀远》在屈指可数之列。

    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,这样的诗句是把天下人一网打尽的。就连诗中的月亮,可以是中秋的月,也可以是春月。这样的诗句属于任何时代,对今天海峡两岸的中国人,是家喻户晓的。“天涯共此时”写出了一种空间的距离和心理的认同——这是一个国家的认同、一个民族的认同。它还使人想起另一个天才的诗句:“别时容易见时难”(李煜《浪淘沙》)。当我们念起“天涯共此时”的时候,想到的正是“别时容易见时难”。这正是“望月怀远”的题中之意。张九龄本人一定没有想到,他的这两句诗会如此这般地穿过了一千年的时空,成为联结海峡两岸的中国人的感情纽带,具有化干戈为玉帛的魅力。

    “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”,接着写月夜中人无尽的怀想。由于首联的关系,这一联消息甚大。“情人”不限于男女,可以推广到一切关系——亲子也可以、兄弟也可以、同志也可以、朋友也可以、祖孙也可以,凡是相互思念的人,都可以被一网打尽。而“相思”也不限于男女,而是形形色色的相互思念。连“怨”也不必是幽怨,也可以是“相思”的强化表达。在月下,“相思”被拉得很长很长、放得很大很大,“遥夜”“竟夕”的字面,“起”字的勾勒,状出绵绵不断的感觉。四句的音情是非常饱满的,与读王维《相思》“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”的感觉,并无二致。

    “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”,烛光下的环境是温馨的,适宜于亲密关系的。而月光,则是烛光的放大。诗中人吹灭蜡烛,在月光中徜徉。皎洁如银的月光让人低回不已,流连忘返,直到感到寒意、感到夜露的冷湿,才想起应该披件衣裳。用新诗来写这种感觉,就是“我身上觉着轻寒/你偏那样地云衣重裹/你团圞无缺的明月哟/请借件缟素的衣裳给我”(郭沫若《女神》)。在月光下,人的情感是净化的。这首诗也表现了这种净化。

    “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”,最后两句表达对远方人的祝愿,作者并没有直白地说:“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”,但诗句中一定包含着这样的意思,及其可以类推的意思。诗人突发奇想,用了一个超前的、或者说后现代的诗歌话语——“不堪盈手赠”,翻译过来说是“恨不得捧一把月光送你”——这是何等的浪漫!最后写到憧憬写到梦,当一个人失去一切,但只要有梦,就不可悲。如果连梦也没有,那才真的可悲了。

    这首诗的意境朦胧,表达委婉深曲,极有情致。余恕诚先生形容《春江花月夜》道:“人们面对无限的春江、海潮,面对无边的月色、广阔的宇宙,萦绕着绵长不尽的情思,荡漾着对未来生活的柔情召唤。”这也就像在说《望月怀远》。由于它是一首五律,在篇幅上比《春江花月夜》小得多,意象和语言也更单纯更简洁,却同时耐人寻味。

    (周啸天)  

    Referen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