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s

  • 世说新语 (167)
  • English (147)
  • 道德经 (87)
  • 李白 (33)
  • 苏轼 (25)
  • 杜甫 (21)
  • Gaming (14)
  • 白居易 (12)
  • 辛弃疾 (11)
  • 杜牧 (10)
  • 李煜 (10)
  • 刘义庆 (10)
  • 陆游 (9)
  • 王安石 (9)
  • 欧阳修 (9)
  • 晏几道 (9)
  • 战国策 (9)
  • 司马迁 (9)
  • 王维 (8)
  • 李清照 (8)
  • 李商隐 (8)
  • 摘抄 (8)
  • 刘禹锡 (7)
  • 王昌龄 (6)
  • 韦庄 (5)
  • 秦观 (5)
  • 柳永 (5)
  • 孟子 (5)
  • 温庭筠 (4)
  • 晏殊 (4)
  • 庄子 (4)
  • 左传 (4)
  • 孟浩然 (4)
  • 韩愈 (3)
  • 陶渊明 (3)
  • 论语 (3)
  • 范仲淹 (3)
  • 王勃 (3)
  • 张九龄 (3)
  • 岑参 (3)
  • 冯延巳 (3)
  • Typography (3)
  • 黄巢 (2)
  • 随笔 (2)
  • 贺铸 (2)
  • 贺知章 (2)
  • 词语 (2)
  • 祖咏 (2)
  • 王国维 (2)
  • 王之涣 (2)
  • 林逋 (2)
  • 曹操 (2)
  • 张若虚 (2)
  • 张先 (2)
  • 宋玉 (2)
  • 孟郊 (2)
  • 墨子 (2)
  • 卢纶 (2)
  • 刘长卿 (2)
  • 乐府诗集 (2)
  • Others (2)
  • 黄庭坚 (1)
  • 高适 (1)
  • 骆宾王 (1)
  • 韩非子 (1)
  • 韦应物 (1)
  • 陶弘景 (1)
  • 陈寿 (1)
  • 陈子昂 (1)
  • 陈与义 (1)
  • 金昌绪 (1)
  • 郦道元 (1)
  • 贾谊 (1)
  • 贾岛 (1)
  • 诸葛亮 (1)
  • 诗经 (1)
  • 褚少孙 (1)
  • 虞世南 (1)
  • 蒋捷 (1)
  • 荀子 (1)
  • 花蕊夫人 (1)
  • 罗隐 (1)
  • 王观 (1)
  • 王翰 (1)
  • 王羲之 (1)
  • 王绩 (1)
  • 王禹偁 (1)
  • 王湾 (1)
  • 王实甫 (1)
  • 潘阆 (1)
  • 海子 (1)
  • 柳宗元 (1)
  • 杨慎 (1)
  • 杜秋娘 (1)
  • 李颀 (1)
  • 李贺 (1)
  • 李绅 (1)
  • 李璟 (1)
  • 李斯 (1)
  • 李密 (1)
  • 李之仪 (1)
  • 朱庆馀 (1)
  • 曹植 (1)
  • 晏子春秋 (1)
  • 成语 (1)
  • 徐凝 (1)
  • 归有光 (1)
  • 张籍 (1)
  • 张祜 (1)
  • 张溥 (1)
  • 张旭 (1)
  • 张志和 (1)
  • 张岱 (1)
  • 常建 (1)
  • 崔颢 (1)
  • 崔护 (1)
  • 岳飞 (1)
  • 屈原 (1)
  • 宋祁 (1)
  • 宋濂 (1)
  • 孙洙 (1)
  • 孙子 (1)
  • 姜夔 (1)
  • 国语 (1)
  • 周邦彦 (1)
  • 周敦颐 (1)
  • 吴均 (1)
  • 南北朝 (1)
  • 儒家 (1)
  • 佚名 (1)
  • 余秀华 (1)
  • RandomQuestions (1)
  • Ethics (1)
  • Home

    感遇十二首(其一)

    Published Sep 30, 2022 [  张九龄  ]

    兰叶春葳蕤,桂华秋皎洁。

    欣欣此生意,自尔为佳节。

    谁知林栖者,闻风坐相悦。

    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!

    译文及注释

    译文

    春天里的幽兰枝叶茂盛,秋天里的桂花晶莹洁净。

    世间的草木生机勃勃,自然地顺应美好的季节。

   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,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。

   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,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!

    注释

    • 兰:此指兰草。
    • 葳蕤(wēi ruí):枝叶茂盛而纷披。
    • 桂华:桂花,“华”同“花”。
    • 生意:生机勃勃
    • 自尔:自然地。自:自然。
    • 佳节:美好的季节。
    • 林栖者:山中隐士。
    • 坐:因而。
    • 本心:天性。
    • 美人:观赏者,代指官府、官僚的上层人士。
    • 闻风:闻到芳香。
    • 坐:因为。

    鉴赏

    诗歌采用比兴手法的很多,特别是那些不能直言的隐情,往往通过比兴手法来托物言志,以抒发自己的一腔隐衷。而这种抒发,婉转曲折,更加耐人寻味,特别具有诗歌的艺术美。张九龄这首诗就是这样。张九龄是有胆识、有才华的政治家,是玄宗朝贤明正直的宰相,辅佐玄宗实现了“开元之治”,但晚年在朝遭受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的忌恨,被其诽谤中伤,于开元二十五年(737)由尚书右丞相贬荆州长史,这对他来说是很沉重的政治打击。到了荆州以后,他忧愤交集,“每读韩非《孤愤》,泣涕沾襟”(徐浩《唐尚书右丞相中书令张公神道碑》)。在苦闷中他写了十二首《感遇》,是一组五言古诗,用以表达自己的复杂心情。

    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第一首。诗歌以兰、桂自比其高洁,用隐晦曲折的比兴手法,抒发了孤芳自赏、不求人知的情怀。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对偶句领起,以春兰、秋桂对举,点出了这两种美好植物生机勃勃和清雅高洁的特征。这是从屈原《九歌•礼魂》中的句子“春兰兮秋菊,长无绝兮终古”化用而来的,这里把菊花改为了桂树,是因为荆州向来多桂,和当地的实际紧密结合。而且,一草本,突出的是茂盛的叶子(葳蕤,音wēiruí,茂盛之意);一木本,突出的是馥郁皎洁的花蕊。前后两句互文见义,葳蕤的叶子和皎洁的花蕊互相映衬,草木交辉,更加具有概括力,显得分外生动形象。笔墨也精练简洁,一开始就给人以精警的感觉,引起人们对兰桂美好而深刻的印象。

    如果说开始两句还是客观描写的话,那么以下六句,就是一步步深入发挥,含蓄地表达对兰桂高洁品格的深情礼赞了。“欣欣”二句,写出了兰桂欣欣向荣、生机盎然的生命活力。而这种生命的活力,乃是它们自身固有,而不假外求的,这正是自身高洁的体现。这里一个“自”字,用得很精到,不但写出了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,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、不求人知的高贵节操,很耐人品味。到此,作者顺笔而下,写到了人。对于这样美好的草木,栖息于山林的隐者,有什么样的感想呢?——只是因为闻见了它们的芬芳,就禁不住深深地慕悦了!“闻风”二字本于《孟子•尽心篇》:“圣人,百世之师也,伯夷、柳下惠是也。故闻伯夷之风者,顽夫廉,懦夫有立志;闻柳下惠之风者,薄夫敦,鄙夫宽。奋乎百世之上,百世之下,闻者莫不兴起也。”这里化用得毫不费力,一点也不着痕迹,非常巧妙,大大深化了诗句的内涵。其实,这两句诗也是换了一个角度,从隐者的内心来对兰桂的品格进行赞美,诗意又深入了一层。那么,对于隐者的慕悦,兰桂又是怎样的态度呢?——“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!”这就是兰桂的回答。这里的“美人”也就是前面的“林栖者”。兰桂表示,我自有逢春而葳蕤,遇秋而皎洁的本性,并非为了博得人们的折取、欣赏。很显然,这是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,不过是作为一个人的本性而已,并不是要借此来博得谁的称誉赏识,以求富贵利达。全诗的主旨,经过几番曲折,到此终于点明,而诗意的脉络却是一贯到底,在质朴简劲中显得自然流畅,表现出了作者坚贞耿介的品格和诗歌独具的个性。前人曾经评论说:“曲江公(即张九龄)诗雅正沉郁,言多造道,体含风骚,五言直追汉魏深厚处。”(明代周珽《唐诗选脉会通评林)这首诗看来只是平平道来,雅正冲淡,委婉含蓄,好像是毫不经意,但是,通过比兴,浓郁的诗思和深刻的思想自然蕴含其中,让人从中得到深刻的启发。

    (管遗瑞)  

    Referen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