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blished Aug 24, 2022
[
 
]
晋太元 (2) 中,武陵 (3) 人捕鱼为业,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 (4) 缤纷,渔人甚异之。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
林尽水源 (5) ,便得一山。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,便舍船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 (6) ,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属。阡陌 (7) 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 (8) ;黄发垂髫 (9) ,并怡然自乐。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,具答之。便要 (10) 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 (11) 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 (12) 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 (13) ,无论魏、晋 (14) 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(15) ,皆叹惋。馀人各复延 (16) 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 (17) 语云:“不足 (18) 为外人道也。”
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 (19) ,处处志 (20) 之。及郡 (21) 下,诣 (22) 太守,说如 此 (23) 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 (24) ,遂迷,不复得路。南阳刘子骥 (25) , 高尚士也,闻之,欣然规往 (26) ,未果 (27) ,寻病终。后遂无问津 (28) 者。
(1) 桃花源: 相传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十五公里处。《常德府志》:“县西南三十里,乌头村南,即桃源洞,为秦人避乱处。”大约在南朝齐梁时即以此地为《桃花源记》所写的仙境。梁任安贫《武陵记》曾述及。
(2) 太元: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年号(376—396)。
(3) 武陵: 郡名,治所在今湖南常德。
(4) 落英: 落花。一说为初开之花。
(5) 林尽水源: 言桃花林尽头即桃花溪源头。
(6) 俨然: 整齐貌。
(7) 阡陌: 田间小路,南北为阡,东西为陌。
(8) 外人: 指桃源外的世人。
(9) 黄发垂髫(tiáo条): 老人和儿童。髫,儿童垂以为饰的头发。
(10) 要(yāo腰): 通“邀”。
(11) 咸: 都,全。
(12) 秦: 秦朝(前221—前207)。
(13) 汉: 汉朝(前206—后8为西汉,25—220为东汉)。
(14) 魏: 三国时的魏国(220—265)。晋: 晋代(265—316为西晋,317—420为东晋)。
(15) “此人”句: 言渔人为桃源中人细说所知道的世间历史变化。
(16) 延: 邀引。
(17) 此中人: 指桃花源中人。
(18) 不足: 不必,不可。
(19) 扶: 缘,沿着。向路: 旧路,指来时的路。
(20) 志: 作标记。
(21) 郡: 指武陵郡。
(22) 诣: 往,到。
(23) 说如此: 说了像前面写的这些情景。
(24) 寻向所志: 寻找回来时所作的标记。
(25) 南阳: 今河南南阳。刘子骥,名之,好游山水。曾至衡山采药,深入忘返,见涧岸有两石仓,一闭一开,因水深难渡,欲还而迷路,幸遇伐木者指路乃得还。后闻石仓有仙丹,欲再往,已不知其所在(见《晋书·隐逸传》)。陶渊明可能闻知其事,有所联想,因将其写入本文,不必实有。
(26) 规往: 计划前往。
(27) 未果: 没有实现。
(28) 问津: 访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