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s

  • 世说新语 (167)
  • English (147)
  • 道德经 (87)
  • 李白 (33)
  • 苏轼 (25)
  • 杜甫 (21)
  • Gaming (14)
  • 白居易 (12)
  • 辛弃疾 (11)
  • 杜牧 (10)
  • 李煜 (10)
  • 刘义庆 (10)
  • 陆游 (9)
  • 王安石 (9)
  • 欧阳修 (9)
  • 晏几道 (9)
  • 战国策 (9)
  • 司马迁 (9)
  • 王维 (8)
  • 李清照 (8)
  • 李商隐 (8)
  • 摘抄 (8)
  • 刘禹锡 (7)
  • 王昌龄 (6)
  • 韦庄 (5)
  • 秦观 (5)
  • 柳永 (5)
  • 孟子 (5)
  • 温庭筠 (4)
  • 晏殊 (4)
  • 庄子 (4)
  • 左传 (4)
  • 孟浩然 (4)
  • 韩愈 (3)
  • 陶渊明 (3)
  • 论语 (3)
  • 范仲淹 (3)
  • 王勃 (3)
  • 张九龄 (3)
  • 岑参 (3)
  • 冯延巳 (3)
  • Typography (3)
  • 黄巢 (2)
  • 随笔 (2)
  • 贺铸 (2)
  • 贺知章 (2)
  • 词语 (2)
  • 祖咏 (2)
  • 王国维 (2)
  • 王之涣 (2)
  • 林逋 (2)
  • 曹操 (2)
  • 张若虚 (2)
  • 张先 (2)
  • 宋玉 (2)
  • 孟郊 (2)
  • 墨子 (2)
  • 卢纶 (2)
  • 刘长卿 (2)
  • 乐府诗集 (2)
  • Others (2)
  • 黄庭坚 (1)
  • 高适 (1)
  • 骆宾王 (1)
  • 韩非子 (1)
  • 韦应物 (1)
  • 陶弘景 (1)
  • 陈寿 (1)
  • 陈子昂 (1)
  • 陈与义 (1)
  • 金昌绪 (1)
  • 郦道元 (1)
  • 贾谊 (1)
  • 贾岛 (1)
  • 诸葛亮 (1)
  • 诗经 (1)
  • 褚少孙 (1)
  • 虞世南 (1)
  • 蒋捷 (1)
  • 荀子 (1)
  • 花蕊夫人 (1)
  • 罗隐 (1)
  • 王观 (1)
  • 王翰 (1)
  • 王羲之 (1)
  • 王绩 (1)
  • 王禹偁 (1)
  • 王湾 (1)
  • 王实甫 (1)
  • 潘阆 (1)
  • 海子 (1)
  • 柳宗元 (1)
  • 杨慎 (1)
  • 杜秋娘 (1)
  • 李颀 (1)
  • 李贺 (1)
  • 李绅 (1)
  • 李璟 (1)
  • 李斯 (1)
  • 李密 (1)
  • 李之仪 (1)
  • 朱庆馀 (1)
  • 曹植 (1)
  • 晏子春秋 (1)
  • 成语 (1)
  • 徐凝 (1)
  • 归有光 (1)
  • 张籍 (1)
  • 张祜 (1)
  • 张溥 (1)
  • 张旭 (1)
  • 张志和 (1)
  • 张岱 (1)
  • 常建 (1)
  • 崔颢 (1)
  • 崔护 (1)
  • 岳飞 (1)
  • 屈原 (1)
  • 宋祁 (1)
  • 宋濂 (1)
  • 孙洙 (1)
  • 孙子 (1)
  • 姜夔 (1)
  • 国语 (1)
  • 周邦彦 (1)
  • 周敦颐 (1)
  • 吴均 (1)
  • 南北朝 (1)
  • 儒家 (1)
  • 佚名 (1)
  • 余秀华 (1)
  • RandomQuestions (1)
  • Ethics (1)
  • Home

    独尊儒术

    Published Jul 10, 2022 [  儒家  ]

    独尊儒术,全称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是指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将儒家列为统治思 想并压制其他思想流派。这一术语首次出现于易白沙1916年发表的文章《孔子评议》。

    词源

    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并不出现于中国古籍中,《汉书·武帝纪赞》仅仅表明“孝武初立,卓然罢黜百家,表章六经”。学者易白沙在1916年2月15日《青年杂志》第1卷第六号发表《孔子评议》,称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利用孔子为傀儡,垄断天下之思想,使失其自由”,第一次提出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指出这一政策正是帝王以孔子为傀儡奴役人民的手段。然而对于这一论述是否符合历史,史学界仍存在争议[1]。

    历史

    在春秋战国时,各国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策略方针,以法家为盛。各国纷纷启用法家人物变法改革。汉朝建立后,原战国各学派思想逐渐恢复,尤以儒家及道家两派为盛。汉朝初期各君主,主要奉行“与民休息,无为而治”的黄老之术,尊重道家思想;惟七国之乱平定后,汉朝中央政府权威空前强大,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,急切需要大一统的思想标准。到汉武帝时,日益需要完整及深厚的哲学思想来维护政权的权威。汉武帝即位后,权臣卫绾、田蚡和窦婴等主张尊崇儒术、贬抑法家,同主张道家无为思想的窦太后展开政治斗争。建元二年(前139年),窦太后一度得胜。建元六年(前135年),窦太后去世,支持儒家的官员重新得势。

    在这种情况下,汉武帝于元光元年(前134年)征召天下著名儒生入长安策问,其中著名儒生董仲舒提出《天人三策》:“诸不在六艺之科、孔子之术者,皆绝其道,勿使并进。”班固于《汉书·武帝纪》赞曰:“孝武之初立,卓然罢黜百家,表章六艺。”《汉书》中汉武帝未置可否,不过武帝颇好方术[2],但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;及至孝景,不任儒者[3]的情况有很大的改善,在全国的思想及仕进上慢慢开始采用儒家思想的观点。此后,汉武帝大量任用儒生为官,同时张汤和杜周等人主张以《春秋》决狱,逐渐使通晓儒家经典成为为官为吏的必要条件之一,儒家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。但是,汉武帝尊崇的儒术同孔子的思想出现了很大的区别,其中加入了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,该时期的儒术成为了以原儒家思想为主体,大量吸纳其他诸子百家思想的一种新的思想体系。

    汉宣帝执政时偏爱刑法治国,遭到大臣盖宽饶的反对[4],而太子刘奭也十分相信儒家学说、同样对宣帝喜欢任用文法吏利用刑名之学处治大臣不满,结果刘奭遭宣帝训斥:“汉家自有制度,本以霸王道杂之,奈何纯用德教、用周政乎?”[5]

    学术争议

    易白沙在提出这一论述后,这一论述一度成为史学的公论。易白沙提出这一学说有着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、自由的历史背景。但是从1970年代开始,不少史学家开始质疑这一论述,对于汉武帝是否实行过独尊儒术、或者汉代学术是否独尊儒术,受到了学界的广泛质疑和批评;而对于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学术性质,学界也众说纷纭;就目前而言,学界的否定派占据上风,否定汉武帝曾经实行过这一政策。[1]

    2021年新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部编版将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表述更改为“罢黜百 家,尊崇儒术”。[6]

    Referen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