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s

  • 世说新语 (167)
  • English (147)
  • 道德经 (87)
  • 李白 (33)
  • 苏轼 (25)
  • 杜甫 (21)
  • Gaming (14)
  • 白居易 (12)
  • 辛弃疾 (11)
  • 杜牧 (10)
  • 李煜 (10)
  • 刘义庆 (10)
  • 陆游 (9)
  • 王安石 (9)
  • 欧阳修 (9)
  • 晏几道 (9)
  • 战国策 (9)
  • 司马迁 (9)
  • 王维 (8)
  • 李清照 (8)
  • 李商隐 (8)
  • 摘抄 (8)
  • 刘禹锡 (7)
  • 王昌龄 (6)
  • 韦庄 (5)
  • 秦观 (5)
  • 柳永 (5)
  • 孟子 (5)
  • 温庭筠 (4)
  • 晏殊 (4)
  • 庄子 (4)
  • 左传 (4)
  • 孟浩然 (4)
  • 韩愈 (3)
  • 陶渊明 (3)
  • 论语 (3)
  • 范仲淹 (3)
  • 王勃 (3)
  • 张九龄 (3)
  • 岑参 (3)
  • 冯延巳 (3)
  • Typography (3)
  • 黄巢 (2)
  • 随笔 (2)
  • 贺铸 (2)
  • 贺知章 (2)
  • 词语 (2)
  • 祖咏 (2)
  • 王国维 (2)
  • 王之涣 (2)
  • 林逋 (2)
  • 曹操 (2)
  • 张若虚 (2)
  • 张先 (2)
  • 宋玉 (2)
  • 孟郊 (2)
  • 墨子 (2)
  • 卢纶 (2)
  • 刘长卿 (2)
  • 乐府诗集 (2)
  • Others (2)
  • 黄庭坚 (1)
  • 高适 (1)
  • 骆宾王 (1)
  • 韩非子 (1)
  • 韦应物 (1)
  • 陶弘景 (1)
  • 陈寿 (1)
  • 陈子昂 (1)
  • 陈与义 (1)
  • 金昌绪 (1)
  • 郦道元 (1)
  • 贾谊 (1)
  • 贾岛 (1)
  • 诸葛亮 (1)
  • 诗经 (1)
  • 褚少孙 (1)
  • 虞世南 (1)
  • 蒋捷 (1)
  • 荀子 (1)
  • 花蕊夫人 (1)
  • 罗隐 (1)
  • 王观 (1)
  • 王翰 (1)
  • 王羲之 (1)
  • 王绩 (1)
  • 王禹偁 (1)
  • 王湾 (1)
  • 王实甫 (1)
  • 潘阆 (1)
  • 海子 (1)
  • 柳宗元 (1)
  • 杨慎 (1)
  • 杜秋娘 (1)
  • 李颀 (1)
  • 李贺 (1)
  • 李绅 (1)
  • 李璟 (1)
  • 李斯 (1)
  • 李密 (1)
  • 李之仪 (1)
  • 朱庆馀 (1)
  • 曹植 (1)
  • 晏子春秋 (1)
  • 成语 (1)
  • 徐凝 (1)
  • 归有光 (1)
  • 张籍 (1)
  • 张祜 (1)
  • 张溥 (1)
  • 张旭 (1)
  • 张志和 (1)
  • 张岱 (1)
  • 常建 (1)
  • 崔颢 (1)
  • 崔护 (1)
  • 岳飞 (1)
  • 屈原 (1)
  • 宋祁 (1)
  • 宋濂 (1)
  • 孙洙 (1)
  • 孙子 (1)
  • 姜夔 (1)
  • 国语 (1)
  • 周邦彦 (1)
  • 周敦颐 (1)
  • 吴均 (1)
  • 南北朝 (1)
  • 儒家 (1)
  • 佚名 (1)
  • 余秀华 (1)
  • RandomQuestions (1)
  • Ethics (1)
  • Home

    逍遥游

    Published Jun 24, 2022 [  庄子  ]

    北冥 (1) 有鱼,其名为鲲。鲲之大,不知其几千里也;化而为鸟,其名为鹏。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;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是鸟也,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(2) ;南冥者,天池也。《齐谐》 (3) 者,志怪者也。《谐》之言曰: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 (4) 而上者九万里,去以六月息 (5) 者也。”野马 (6) 也,尘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 (7) 也。天之苍苍,其正色邪?其远而无所至极邪?其视下也,亦若是则已矣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,则其负大舟也无力。覆杯水于坳堂之上,则芥为之舟,置杯焉则胶,水浅而舟大也。风之积也不厚,则其负大翼也无力。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 (8) 矣,而后乃今培风 (9) ;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(10) 者,而后乃今将图南。蜩与学鸠 (11) 笑之曰:“我决起而飞,抢榆枋而止 (12) ,时则不至,而控于地而已矣;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!”适莽苍 (13) 者,三飡而反,腹犹果然;适百里者,宿舂粮;适千里者,三月聚粮。之二虫 (14) 又何知!小知不及大知 (15) ,小年不及大年 (16) 。奚以知其然也?朝菌不知晦朔 (17) ,蟪蛄不知春秋 (18) ,此小年也。楚之南有冥灵 (19) 者,以五百岁为春,五百岁为秋;上古有大椿者,以八千岁为春,八千岁为秋,此大年也。而彭祖 (20) 乃今以久特闻,众人匹之 (21) ,不亦悲乎?

    汤之问棘也是已 (22) :“穷发 (23) 之北,有冥海者,天池也。有鱼焉,其广数千里,未有知其修者,其名为鲲。有鸟焉,其名为鹏,背若泰山,翼若垂天之云;抟扶摇羊角 (24) 而上者九万里,绝云气,负青天,然后图南,且适南冥也。斥鴳 (25) 笑之曰:‘彼且奚适也!我腾跃而上,不过数仞而下,翱翔蓬蒿之间,此亦飞之至也。而彼且奚适也!’”此小大之辨也。

    故夫知效一官 (26) ,行比一乡 (27) ,德合一君,而徵一国 (28) 者,其自视也亦若此矣。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(29) 。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,举世非之而不加沮,定乎内外之分,辩乎荣辱之境,斯已矣;彼其于世,未数数 (30) 然也。虽然,犹有未树 (31) 也。夫列子御风而行,泠然善也 (32) ,旬有五日而后反;彼于致福者,未数数然也。此虽免乎行,犹有所待者也 (33) 。若夫乘天地之正 (34) ,而御六气之辩 (35) ,以游无穷 (36) 者,彼且恶乎待哉 (37) !故曰: 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 (38) 。

    尧让天下于许由 (39) ,曰:“日月出矣,而爝火 (40) 不息,其于光也,不亦难乎!时雨降矣,而犹浸灌,其于泽也,不亦劳乎!夫子立而天下治,而我犹尸之,吾自视缺然,请致天下。”许由曰:“子治天下,天下既已治也;而我犹代子,吾将为名乎?名者,实之宾也;吾将为宾乎?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归休乎君,予无所用天下为!庖人虽不治庖,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!”

    肩吾问于连叔 (41) 曰:“吾闻言于接舆 (42) : 大而无当,往而不反;吾惊怖其言,犹河汉而无极也;大有径庭 (43) ,不近人情焉。”连叔曰:“其言谓何哉?”曰:“藐姑射之山 (44) ,有神人居焉;肌肤若冰雪,淖约若处子 (45) ,不食五谷,吸风饮露,乘云气,御飞龙,而游乎四海之外;其神凝 (46) ,使物不疵疠 (47) 而年谷熟。吾以是狂 (48) 而不信也。”连叔曰:“然。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 (49) ,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;岂唯形骸有聋盲哉,夫知 (50) 亦有之。是其言也,犹时女也 (51) 。之人也,之德也,将旁礴万物以为一,世蕲乎乱,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 (52) !之人也,物莫之伤: 大浸稽天而不溺 (53) ,大旱金石流、土山焦而不热。是其尘垢秕糠,将犹陶铸尧舜者也,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 (54) !”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 (55) ,越人断发文身 (56) ,无所用之。尧治天下之民,平海内之政,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、汾水之阳 (57) ,窅然丧其天下焉 (58) 。

    惠子 (59) 谓庄子曰:“魏王 (60) 贻我大瓠之种 (61) ,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(62) 。以盛水浆,其坚不能自举也。剖之以为瓢,则瓠落无所容。非不呺然 (63) 大也,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(64) 。”庄子曰:“夫子固拙于用大矣!宋人有善为不龟 (65) 手之药者,世世以洴澼 (66) 为事。客闻之,请买其方百金。聚族而谋曰:‘我世世为洴澼,不过数金;今一朝而鬻技百金,请与之。’客得之,以说吴王。越有难,吴王使之将,冬与越人水战,大败越人,裂地而封之。能不龟手一也;或以封,或不免于洴澼,则所用之异也。今子有五石之瓠,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(67) ,而忧其瓠落无所容;则夫子犹有蓬之心 (68) 也夫!”

    惠子谓庄子曰:“吾有大树,人谓之樗 (69) ;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,其小枝卷曲而不 中规矩。立之途,匠者不顾。今子之言,大而无用,众所同去 (70) 也。”庄子曰:“子独 不见狸狌 (71) 乎?卑身而伏,以候敖 (72) 者;东西跳梁 (73) ,不辟 (74) 高下,中 于机辟 (75) ,死于网罟。今夫牛 (76) ,其大若垂天之云;此能为大矣,而不能执鼠。 今子有大树,患其无用,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,广莫之野,彷徨乎无为其侧,逍遥乎寝 卧其下;不夭斤斧,物无害者。无所可用,安所困苦哉?”

    〔注〕 

    (1) 北冥:“冥”一本作“溟”,北冥即北海。海水甚深而呈黑色,故称“溟”。下文“南冥”仿此。

    (2) 海运: 海浪波动。海动时必有大风,鹏即乘此风徙往南海。

    (3) 《齐谐》: 书名,齐国谐隐之书。

    (4) 抟(tuán团)扶摇: 抟,环绕,盘旋。扶摇,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,一名飙。按据章炳麟等考证,抟当作“搏”,拍也,拊也。鹏翼拍旋风而直上。

    (5) 六月息: 息,气息,指风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夫大块噫气,其名为风。”天地之气息为风。六月息即六月之风。

    (6) 野马: 春天阳气发动,远望林莽之间,水气上腾,有如奔马,称为野马。

    (7) 生物之以息相吹: 此句综上大鹏乘旋风而上天,林泽之间蒸气上腾,尘埃在空中游荡,皆被生物的气息吹动而致。

    (8) 风斯在下: 此句说大鹏能飞至九万里的高空,因为下面有强劲的风力托着它。

    (9) 培风: 即凭风,乘风。

    (10) 夭阏(è遏): 阻碍。

    (11) 蜩(tiáo条): 蝉。学鸠: 小鸟。

    (12) “我决起”二句: 决,同“赽”,迅疾。抢榆枋: 碰到榆树和枋树(檀木)而停下来。“而止”二字原缺,据别本及《太平御览》卷九四四所引补。

    (13) 莽苍: 近郊的林野。因郊野草莽一片苍色,故以莽苍代指郊野。

    (14) 之二虫: 之,此。二虫,指蜩与学鸠。鸟类称为羽虫,故鸠亦可称虫。

    (15) “小知”句:“知”同“智”。

    (16) “小年”句: 小年,寿命短的;大年,寿命长的。

    (17) 朝菌: 天阴时粪上所生之大芝,见太阳则死,故知晦(阴历月底)不知朔(阴历初一),知朔不知晦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庄子》作“朝秀”,高诱注:“朝秀,朝生暮死之虫也,生水上,状似蚕蛾,一名孳母,海南谓之虫邪。”今本《淮南子》作“朝菌”,乃后人据《庄子》改之。《广雅》正作“朝蜏”,以其为虫,故字从“虫”。王念孙《广雅疏证》说:“上文云‘之二虫又何知’,谓蜩与学鸠;此云‘不知晦朔’,亦必云朝菌之虫。虫者微有知之物,故以知、不知言之。若草木无知之物,何须言不知也。”王说是。

    (18) 蟪蛄: 寒蝉,春生夏死,夏生秋死,故不知有春又有秋。

    (19) 冥灵: 溟海灵龟。或说“木名”,木槿也。

    (20) 彭祖: 传说中长寿的人,姓篯名铿,曾为尧臣,封于彭城,历虞、夏、商、周,年八百岁。

    (21) 匹之: 比附他。

    (22) 棘: 即《列子·汤问篇》之夏革,商汤时贤大夫。“革”、“棘”古同声通用。按“汤之问棘也是已”句与下文“穷发之北”云云语意不连属,当脱汤问棘事一段。唐僧神清《北山录》曰:“汤问革曰:‘上下四方有极乎?’革曰:‘无极之外,复无极也。’”僧慧宝注曰:“语在《庄子》,与《列子》小异。”(见闻一多《古典新义·庄子内篇校释》)据此,可以酌补《庄子》缺文。

    (23) 穷发: 不毛之地。发,指草木。

    (24) 羊角: 旋风。

    (25) 斥鴳(yàn燕): 斥,池塘。鴳亦作,小雀。

    (26) 知效一官: 才智可以胜任一官的职守。“知”同“智”。

    (27) 行比一乡:“比”同“庇”,言其人行事仅能庇护一乡之人。

    (28) “德合”二句: 言其人的德行仅能投合一个国君的心意,取得一国的人的信任。徵,取信。郭庆藩《庄子集释》读“而”为“能”(古二字通用),谓四句中官、乡、君、国相对,知、行、德、能亦相对,可备一说。

    (29) 宋荣子: 亦作宋钘(jiān坚)、宋(jīng经)、宋荣,宋国人,姓荣,“子”是尊称。或云姓宋,名荣。战国时稷下早期学者。犹然:“犹”同“逌”(yóu由),喜笑自得的样子。

    (30) 数(shuò朔)数: 汲汲,迫切的样子。

    (31) 未树: 未曾树立的,指树立逍遥之趣。

    (32) 列子: 姓列,名御寇,战国郑思想家。其“乘风而归”,见《列子·黄帝篇》。泠然: 轻巧的样子。

    (33) “此虽”二句: 言列子能御风而行,虽然可免于步行,犹有所待于风。

    (34) 乘天地之正: 顺着自然的规律。郭象注:“天地以万物为体,而万物必以自然为正。”正,即是规律、法则。

    (35) 御六气之辩: 驾驭着六气的变化。六气,阴阳风雨晦明。辩,通“变”。

    (36) 游无穷: 遨游于无始无终的时间和无边无际的空间之中。

    (37) 恶(wū乌)乎待哉: 恶乎待,即何所待,此为反诘句,意即无所待。

    (38) “至人无己”三句: 庄子以“无己”的“至人”为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。神人无功,言无意求有功于人,而自然为人类造福。圣人无名,不求名而名自至。但神人、圣人,不能忘人世,不能忘天下,在庄子看来,仍然是有所牵挂,不能算是“逍遥游”。

    (39) 许由: 古代传说中的高士,字武仲。相传尧让天下于许由,许由不受,逃隐于箕山。尧又召之为九州长,由不欲闻之,洗耳于颍水之滨。见《高士传》。

    (40) 爝火: 火把,小火。

    (41) 肩吾、连叔: 旧说二人皆为“古之怀道者”。其实《庄子》“寓言十九”,其中人名、地名多属子虚、乌有之类,无可稽考。

    (42) 接舆: 为楚国的狂士,见《论语·微子》。接舆因接孔子之舆而得名,亦是寓言人物。《庄子》此处引述其所说的话,皆为假托之辞。

    (43) 径庭: 亦作“径廷”,意为相隔甚远。明方以智《通雅》卷七:“言径路之与中庭,偏正殊绝,犹言霄壤也。”

    (44) 藐姑射(yè夜)之山: 传说中仙山名。

    (45) 淖约: 同“绰约”,体态柔美。处子: 处女。

    (46) 神凝: 精神凝注专一。

    (47) 疵疠(lì厉): 疾病。

    (48) 狂:“诳”的假借字。

    (49) 与(yù预)乎文章之观(guàn贯): 参与有文采的东西的鉴赏。

    (50) 知: 同“智”。

    (51) “是其言也”二句:“其言”指上文“心智亦有聋盲”而言。“犹时女也”即“犹是汝也”,谓此言乃说汝也,指肩吾以接舆说藐姑射山神人之事为诳而不信,有似心智聋盲。

    (52) “将旁礴”三句: 旁礴,混同。蕲,同“祈”。弊弊焉,忙碌疲惫的样子。谓神人之德足以混万物为一体,而世人争功求名,纷扰不已,他怎肯忙忙碌碌、疲惫不堪地去管天下的俗事呢?旧解训“乱”为“治”,未妥。

    (53) “大浸”句: 大浸,大水。稽天,至于天。溺,淹没。

    (54) “是其尘垢”三句: 尘垢秕糠,皆鄙贱之物,意同糟粕。纳黏土于模型烧成瓦器曰陶,熔解金属制成器物曰铸。分分,同纷纷。此三句之意,说这个神人身上的尘垢糟粕都将陶铸出尧、舜来,他哪里还肯去纷纷扰扰地以外物为事呢?“分分然”三字,原缺,据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补。《淮南子》的上文系括引庄子此句上文大意,且“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”与上“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”对举,句法一律,当酌增。

    (55) “宋人”句: 资,贩卖。章甫,一种礼帽。诸越,即於越。“诸”、“於”古通,越人自称“於越”,居今浙江绍兴一带。

    (56) 断发文身: 剪短头发,身刺花纹。

    (57) 四子: 旧注以为“四子”是王倪、啮缺、被衣、许由。但此是庄子寓言,四子亦本无其人,不必坐实。汾水之阳: 水北曰“阳”,地名平阳,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,尧之所都。

    (58) “窅(yǎo咬)然”句: 窅然,怅然。丧其天下,茫然忘其身居天下之统治地位。此处以宋人比喻尧,以章甫比喻天下之位,以“越人无所用之”,比喻四子无所用于天下。尧见四子,为其所化,故亦自失其有天下之尊。

    (59) 惠子: 姓惠名施,宋国人,曾为魏相,与庄子为友。是战国时哲学家。

    (60) 魏王: 即魏惠王。因魏迁都大梁(今河南开封),故又称梁惠王。

    (61) 瓠(hù户): 葫芦。

    (62) “我树”句: 树,种。实五石,其中能容五石。石(shí实,又读dàn旦),十斗。

    (63) 呺(xiāo消)然: 形容物件巨大而空虚。

    (64) 掊(pǒu): 打破。

    (65) 龟(jūn君): 同“皲”,手足的皮肤受冻而坼裂。

    (66) 洴(píng平)澼(pì譬)(kuàng矿): 漂絮于水上。成玄英《疏》:“洴,浮;澼,漂;,絮也。”,同“纩”。

    (67) “何不”句: 虑,结缀,缚系。大樽,盛酒之器,缚之于身,可渡江湖,古所谓腰舟,类似今日之救生圈。

    (68) 蓬之心: 谓心思茅塞不通。蓬,草名,拳曲不直。

    (69) 樗(chū初): 亦称臭椿,一种落叶乔木,高大而质劣,不能用作器材。

    (70) 去: 弃。

    (71) 狸狌: 狸,野猫。狌(shēng生),黄鼠狼。

    (72) 敖者: 指出游的小动物,如鸡、鼠之类。敖,同“遨”,出游。

    (73) 跳梁: 同“跳踉”,腾跃跳动。

    (74) 辟: 同“避”。

    (75) 机辟(bì壁): 捕捉鸟兽的机关。

    (76) (lí离)牛: 牦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