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s

  • 世说新语 (167)
  • English (147)
  • 道德经 (87)
  • 李白 (33)
  • 苏轼 (25)
  • 杜甫 (21)
  • Gaming (14)
  • 白居易 (12)
  • 辛弃疾 (11)
  • 杜牧 (10)
  • 李煜 (10)
  • 刘义庆 (10)
  • 陆游 (9)
  • 王安石 (9)
  • 欧阳修 (9)
  • 晏几道 (9)
  • 战国策 (9)
  • 司马迁 (9)
  • 王维 (8)
  • 李清照 (8)
  • 李商隐 (8)
  • 摘抄 (8)
  • 刘禹锡 (7)
  • 王昌龄 (6)
  • 韦庄 (5)
  • 秦观 (5)
  • 柳永 (5)
  • 孟子 (5)
  • 温庭筠 (4)
  • 晏殊 (4)
  • 庄子 (4)
  • 左传 (4)
  • 孟浩然 (4)
  • 韩愈 (3)
  • 陶渊明 (3)
  • 论语 (3)
  • 范仲淹 (3)
  • 王勃 (3)
  • 张九龄 (3)
  • 岑参 (3)
  • 冯延巳 (3)
  • Typography (3)
  • 黄巢 (2)
  • 随笔 (2)
  • 贺铸 (2)
  • 贺知章 (2)
  • 词语 (2)
  • 祖咏 (2)
  • 王国维 (2)
  • 王之涣 (2)
  • 林逋 (2)
  • 曹操 (2)
  • 张若虚 (2)
  • 张先 (2)
  • 宋玉 (2)
  • 孟郊 (2)
  • 墨子 (2)
  • 卢纶 (2)
  • 刘长卿 (2)
  • 乐府诗集 (2)
  • Others (2)
  • 黄庭坚 (1)
  • 高适 (1)
  • 骆宾王 (1)
  • 韩非子 (1)
  • 韦应物 (1)
  • 陶弘景 (1)
  • 陈寿 (1)
  • 陈子昂 (1)
  • 陈与义 (1)
  • 金昌绪 (1)
  • 郦道元 (1)
  • 贾谊 (1)
  • 贾岛 (1)
  • 诸葛亮 (1)
  • 诗经 (1)
  • 褚少孙 (1)
  • 虞世南 (1)
  • 蒋捷 (1)
  • 荀子 (1)
  • 花蕊夫人 (1)
  • 罗隐 (1)
  • 王观 (1)
  • 王翰 (1)
  • 王羲之 (1)
  • 王绩 (1)
  • 王禹偁 (1)
  • 王湾 (1)
  • 王实甫 (1)
  • 潘阆 (1)
  • 海子 (1)
  • 柳宗元 (1)
  • 杨慎 (1)
  • 杜秋娘 (1)
  • 李颀 (1)
  • 李贺 (1)
  • 李绅 (1)
  • 李璟 (1)
  • 李斯 (1)
  • 李密 (1)
  • 李之仪 (1)
  • 朱庆馀 (1)
  • 曹植 (1)
  • 晏子春秋 (1)
  • 成语 (1)
  • 徐凝 (1)
  • 归有光 (1)
  • 张籍 (1)
  • 张祜 (1)
  • 张溥 (1)
  • 张旭 (1)
  • 张志和 (1)
  • 张岱 (1)
  • 常建 (1)
  • 崔颢 (1)
  • 崔护 (1)
  • 岳飞 (1)
  • 屈原 (1)
  • 宋祁 (1)
  • 宋濂 (1)
  • 孙洙 (1)
  • 孙子 (1)
  • 姜夔 (1)
  • 国语 (1)
  • 周邦彦 (1)
  • 周敦颐 (1)
  • 吴均 (1)
  • 南北朝 (1)
  • 儒家 (1)
  • 佚名 (1)
  • 余秀华 (1)
  • RandomQuestions (1)
  • Ethics (1)
  • Home

    冯谖客孟尝君

    Published Jun 12, 2022 [  战国策  ]

    齐人有冯谖者,贫乏不能自存。使人属孟尝君 (1) ,愿寄食门下。孟尝君曰:“客何好?”曰:“客无好也。”曰:“客何能?”曰:“客无能也。”孟尝君笑而受之,曰:“诺。”

    左右以君贱之也,食以草具 (2) 。居有顷,倚柱弹其剑,歌曰:“长铗归来乎!食无鱼。”左右以告,孟尝君曰:“食之,比门下之客。”居有顷,复弹其铗,歌曰:“长铗归来乎!出无车。”左右皆笑之,以告。孟尝君曰:“为之驾,比门下之车客 (3) 。”于是乘其车,揭其剑,过其友,曰:“孟尝君客我!”后有顷,复弹其剑铗,歌曰:“长铗归来乎!无以为家。”左右皆恶之,以为贪而不知足。孟尝君问:“冯公有亲乎?”对曰:“有老母。”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,无使乏。于是冯谖不复歌。

    后孟尝君出记 (4) ,问门下诸客:“谁习计会,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(5) ?”冯谖署曰:“能 (6) 。”孟尝君怪之,曰:“此谁也?”左右曰:“乃歌夫‘长铗归来’者也!”孟尝君笑曰:“客果有能也,吾负之,未尝见也。”请而见之。谢曰:“文倦于事,愦于忧,而性愚 (7) ,沉于国家之事,开罪于先生。先生不羞 (8) ,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?”冯谖曰:“愿之。”于是约车治装 (9) ,载券契 (10) 而行,辞曰:“责毕收,以何市而反 (11) ?”孟尝君曰:“视吾家所寡有者。”

    驱而之薛,使吏召诸民当偿者,悉来合券 (12) 。券遍合,起,矫命以责赐诸民。因烧其券,民称万岁。

    长驱到齐,晨而求见。孟尝君怪其疾也,衣冠而见之,曰:“责毕收乎?来何疾也!”曰:“收毕矣!”“以何市而反?”冯谖曰:“君云:‘视吾家所寡有者。’臣窃计: 君宫中积珍宝,狗马实外厩,美人充下陈 (13) ;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。窃以为君市义。”孟尝君曰:“市义奈何?”曰:“今君有区区之薛,不拊爱子其民 (14) ,因而贾利之 (15) 。臣窃矫君命,以责赐诸民,因烧其券,民称万岁。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。”孟尝君不说 (16) ,曰:“诺。先生休矣 (17) !”

    后期年 (18) ,齐王谓孟尝君曰:“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(19) !”孟尝君就国 (20) 于薛。未至百里 (21) ,民扶老携幼,迎君道中正日 (22) 。孟尝君顾谓冯谖曰:“先生所为文市义者,乃今日见之!”

    冯谖曰:“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。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卧也。请为君复凿二窟。”孟尝君予车五十乘,金五百斤,西游于梁 (23) 。谓惠王曰:“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(24) 。诸侯先迎之者,富而兵强。”于是梁王虚上位 (25) ,以故相 (26) 为上将军,遣使者黄金千斤,车百乘,往聘孟尝君。冯谖先驱,诫孟尝君曰:“千金,重币也;百乘,显使也。齐其闻之矣!”梁使三反 (27) ,孟尝君固辞不往也。

    齐王闻之,君臣恐惧,遣太傅赍黄金千斤,文车二驷,服剑一 (28) ,封书谢孟尝君曰:“寡人不祥 (29) ,被于宗庙之祟 (30) ,沉于谄谀之臣,开罪于君。寡人不足为也 (31) ,愿君顾先王之宗庙,姑反国统万人乎?”冯谖诫孟尝君曰:“愿请先王之祭器,立宗庙于薛 (32) 。”庙成,还报孟尝君曰:“三窟已就,君姑高枕为乐矣!”

   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,无纤介 (33) 之祸者,冯谖之计也。

    〔注〕 

    (1) 孟尝君: 即田文,齐靖郭君田婴少子,袭其父职为齐相。

    (2) 食(sì饲): 给食物吃。草具: 装盛粗劣饮食的食具。

    (3) 车客: 能乘车的食客,比食鱼之客高一等。

    (4) 出记: 出通告。

    (5) “谁习”二句: 计会,会计。责,通“债”。薛,孟尝君的领地,今山东枣庄市附近。

    (6) 署曰“能”: 签名于通告上,并注曰“能”。

    (7) “文倦”三句: 倦于事,为国事劳倦。愦(kuì愧)于忧,困于思虑而致心中昏乱。,同“懦”,怯弱。

    (8) 不羞: 不因受简慢为辱。

    (9) 约车治装: 预备车子,治办行装。

    (10) 券契: 债务契约,两家各拿一份,可以合验。

    (11) 何市而反: 买些什么回来。市,买;反,返。

    (12) 合券: 核对债券(借据)、契约。

    (13) 下陈: 后列。

    (14) 拊爱: 即抚爱。子其民: 视民如子。

    (15) 贾(gǔ古)利之: 以商贾手段向人民谋利。

    (16) 不说: 不悦。

    (17) 休矣: 犹言得了,算了。

    (18) 期(jī基)年: 一周年。

    (19) 齐王: 齐湣王。先王: 指齐宣王,湣王之父。田婴相宣王,田文袭之为相,故云先王之臣。这是齐湣王听谗罢免孟尝君的借口。

    (20) 就国: 到自己封地(薛)去住。

    (21) 未至百里: 距薛地还有一百里。

    (22) 正日: 犹终日。一本无此二字。

    (23) 梁: 魏国都大梁(今河南开封)。魏王(即梁惠王)迁都大梁,国号曾一度称“梁”。

    (24) 放: 弃,免。于诸侯: 意谓正给诸侯重用他的机会。

    (25) 虚上位: 空出最高的职位。

    (26) 故相: 原来的宰相。

    (27) 三反: 往返三次。

    (28) 文车二驷: 套四匹马的绘或刻有文饰的车两辆。服剑: 齐王自用的佩剑。

    (29) 不祥: 不善。

    (30) 被于宗庙之祟: 受到祖宗神灵的惩罚。

    (31) 不足为(wéi围): 不值得顾念帮助。

    (32) 立宗庙于薛: 因上文齐王有“愿君顾先王之宗庙”的话,孟尝君与齐王同族,故请求分给先王传下来的祭器,在薛地建立宗庙,将来齐即不便夺毁其国,若有他国来侵,齐亦不能不救。这是冯谖为孟尝君所定的安身之计,为“三窟”之一。

    (33) 纤介: 细微。介,同“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