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s

  • 世说新语 (167)
  • English (147)
  • 道德经 (87)
  • 李白 (33)
  • 苏轼 (25)
  • 杜甫 (21)
  • Gaming (14)
  • 白居易 (12)
  • 辛弃疾 (11)
  • 杜牧 (10)
  • 李煜 (10)
  • 刘义庆 (10)
  • 陆游 (9)
  • 王安石 (9)
  • 欧阳修 (9)
  • 晏几道 (9)
  • 战国策 (9)
  • 司马迁 (9)
  • 王维 (8)
  • 李清照 (8)
  • 李商隐 (8)
  • 摘抄 (8)
  • 刘禹锡 (7)
  • 王昌龄 (6)
  • 韦庄 (5)
  • 秦观 (5)
  • 柳永 (5)
  • 孟子 (5)
  • 温庭筠 (4)
  • 晏殊 (4)
  • 庄子 (4)
  • 左传 (4)
  • 孟浩然 (4)
  • 韩愈 (3)
  • 陶渊明 (3)
  • 论语 (3)
  • 范仲淹 (3)
  • 王勃 (3)
  • 张九龄 (3)
  • 岑参 (3)
  • 冯延巳 (3)
  • Typography (3)
  • 黄巢 (2)
  • 随笔 (2)
  • 贺铸 (2)
  • 贺知章 (2)
  • 词语 (2)
  • 祖咏 (2)
  • 王国维 (2)
  • 王之涣 (2)
  • 林逋 (2)
  • 曹操 (2)
  • 张若虚 (2)
  • 张先 (2)
  • 宋玉 (2)
  • 孟郊 (2)
  • 墨子 (2)
  • 卢纶 (2)
  • 刘长卿 (2)
  • 乐府诗集 (2)
  • Others (2)
  • 黄庭坚 (1)
  • 高适 (1)
  • 骆宾王 (1)
  • 韩非子 (1)
  • 韦应物 (1)
  • 陶弘景 (1)
  • 陈寿 (1)
  • 陈子昂 (1)
  • 陈与义 (1)
  • 金昌绪 (1)
  • 郦道元 (1)
  • 贾谊 (1)
  • 贾岛 (1)
  • 诸葛亮 (1)
  • 诗经 (1)
  • 褚少孙 (1)
  • 虞世南 (1)
  • 蒋捷 (1)
  • 荀子 (1)
  • 花蕊夫人 (1)
  • 罗隐 (1)
  • 王观 (1)
  • 王翰 (1)
  • 王羲之 (1)
  • 王绩 (1)
  • 王禹偁 (1)
  • 王湾 (1)
  • 王实甫 (1)
  • 潘阆 (1)
  • 海子 (1)
  • 柳宗元 (1)
  • 杨慎 (1)
  • 杜秋娘 (1)
  • 李颀 (1)
  • 李贺 (1)
  • 李绅 (1)
  • 李璟 (1)
  • 李斯 (1)
  • 李密 (1)
  • 李之仪 (1)
  • 朱庆馀 (1)
  • 曹植 (1)
  • 晏子春秋 (1)
  • 成语 (1)
  • 徐凝 (1)
  • 归有光 (1)
  • 张籍 (1)
  • 张祜 (1)
  • 张溥 (1)
  • 张旭 (1)
  • 张志和 (1)
  • 张岱 (1)
  • 常建 (1)
  • 崔颢 (1)
  • 崔护 (1)
  • 岳飞 (1)
  • 屈原 (1)
  • 宋祁 (1)
  • 宋濂 (1)
  • 孙洙 (1)
  • 孙子 (1)
  • 姜夔 (1)
  • 国语 (1)
  • 周邦彦 (1)
  • 周敦颐 (1)
  • 吴均 (1)
  • 南北朝 (1)
  • 儒家 (1)
  • 佚名 (1)
  • 余秀华 (1)
  • RandomQuestions (1)
  • Ethics (1)
  • Home

    烛之武退秦师

    Published May 06, 2022 [  左传  ]

    晋侯、秦伯 (1) 围郑,以其无礼于晋,且贰于楚也。晋军函陵 (2) ,秦军氾南 (3) 。

    佚之狐 (4) 言于郑伯 (5) 曰:“国危矣!若使烛之武见秦君,师必退。”公从之。辞曰:“臣之壮也,犹不如人;今老矣,无能为也已。”公曰:“吾不能早用子,今急而求子,是寡人之过也。然郑亡,子亦有不利焉。”许之。

    夜缒而出。见秦伯曰:“秦、晋围郑,郑既知亡矣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,敢以烦执事 (6) 。越国以鄙远,君知其难也;焉用亡郑以陪邻?邻之厚,君之薄也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,行李 (7) 之往来,共 (8) 其乏困,君亦无所害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,许君焦、瑕 (9) ,朝济而夕设版焉,君之所知也。夫晋,何厌之有?既东封郑 (10) ,又欲肆其西封;若不阙秦,将焉取之?阙秦以利晋,唯君图之。”

    秦伯说 (11) ,与郑人盟。使杞子、逢孙、杨孙 (12) 戍之,乃还。

    子犯 (13) 请击之。公曰:“不可。微夫人 (14) 之力不及此。因人之力而敝之,不仁; 失其所与,不知 (15) ;以乱易整,不武 (16) 。吾其还也。”亦去之。

    〔注〕 

    (1) 晋侯: 晋文公。秦伯: 秦穆公。

    (2) 函陵: 郑地名,在今河南新郑北。

    (3) 氾(fàn范)南: 氾,水名。此指东氾水,在今河南中牟南,现已干涸。

    (4) 佚之狐: 郑大夫。

    (5) 郑伯: 郑文公。

    (6) 执事: 左右办事的人,实际指秦穆公。不敢直指,故称其左右。

    (7) 行李: 使者。

    (8) 共: 同“供”。

    (9) 焦、瑕: 二城名,故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附近。

    (10) 东封郑: 东取郑地作为自己东面的疆界。封,疆界,此作动词用。

    (11) 说: 同“悦”。

    (12) 杞子、逢孙、杨孙: 皆为秦大夫。

    (13) 子犯: 晋大夫狐偃的字。

    (14) 微夫人: 微,无;夫(fú扶)人,那个人,指秦穆公。

    (15) 所与: 同盟国,秦、晋同盟。知: 同“智”。

    (16) 以乱易整,不武: 秦、晋两国整军而来,若互相冲突,变整为乱,即胜也不威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