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s

  • 世说新语 (167)
  • English (147)
  • 道德经 (87)
  • 李白 (33)
  • 苏轼 (25)
  • 杜甫 (21)
  • Gaming (14)
  • 白居易 (12)
  • 辛弃疾 (11)
  • 杜牧 (10)
  • 李煜 (10)
  • 刘义庆 (10)
  • 陆游 (9)
  • 王安石 (9)
  • 欧阳修 (9)
  • 晏几道 (9)
  • 战国策 (9)
  • 司马迁 (9)
  • 王维 (8)
  • 李清照 (8)
  • 李商隐 (8)
  • 摘抄 (8)
  • 刘禹锡 (7)
  • 王昌龄 (6)
  • 韦庄 (5)
  • 秦观 (5)
  • 柳永 (5)
  • 孟子 (5)
  • 温庭筠 (4)
  • 晏殊 (4)
  • 庄子 (4)
  • 左传 (4)
  • 孟浩然 (4)
  • 韩愈 (3)
  • 陶渊明 (3)
  • 论语 (3)
  • 范仲淹 (3)
  • 王勃 (3)
  • 张九龄 (3)
  • 岑参 (3)
  • 冯延巳 (3)
  • Typography (3)
  • 黄巢 (2)
  • 随笔 (2)
  • 贺铸 (2)
  • 贺知章 (2)
  • 词语 (2)
  • 祖咏 (2)
  • 王国维 (2)
  • 王之涣 (2)
  • 林逋 (2)
  • 曹操 (2)
  • 张若虚 (2)
  • 张先 (2)
  • 宋玉 (2)
  • 孟郊 (2)
  • 墨子 (2)
  • 卢纶 (2)
  • 刘长卿 (2)
  • 乐府诗集 (2)
  • Others (2)
  • 黄庭坚 (1)
  • 高适 (1)
  • 骆宾王 (1)
  • 韩非子 (1)
  • 韦应物 (1)
  • 陶弘景 (1)
  • 陈寿 (1)
  • 陈子昂 (1)
  • 陈与义 (1)
  • 金昌绪 (1)
  • 郦道元 (1)
  • 贾谊 (1)
  • 贾岛 (1)
  • 诸葛亮 (1)
  • 诗经 (1)
  • 褚少孙 (1)
  • 虞世南 (1)
  • 蒋捷 (1)
  • 荀子 (1)
  • 花蕊夫人 (1)
  • 罗隐 (1)
  • 王观 (1)
  • 王翰 (1)
  • 王羲之 (1)
  • 王绩 (1)
  • 王禹偁 (1)
  • 王湾 (1)
  • 王实甫 (1)
  • 潘阆 (1)
  • 海子 (1)
  • 柳宗元 (1)
  • 杨慎 (1)
  • 杜秋娘 (1)
  • 李颀 (1)
  • 李贺 (1)
  • 李绅 (1)
  • 李璟 (1)
  • 李斯 (1)
  • 李密 (1)
  • 李之仪 (1)
  • 朱庆馀 (1)
  • 曹植 (1)
  • 晏子春秋 (1)
  • 成语 (1)
  • 徐凝 (1)
  • 归有光 (1)
  • 张籍 (1)
  • 张祜 (1)
  • 张溥 (1)
  • 张旭 (1)
  • 张志和 (1)
  • 张岱 (1)
  • 常建 (1)
  • 崔颢 (1)
  • 崔护 (1)
  • 岳飞 (1)
  • 屈原 (1)
  • 宋祁 (1)
  • 宋濂 (1)
  • 孙洙 (1)
  • 孙子 (1)
  • 姜夔 (1)
  • 国语 (1)
  • 周邦彦 (1)
  • 周敦颐 (1)
  • 吴均 (1)
  • 南北朝 (1)
  • 儒家 (1)
  • 佚名 (1)
  • 余秀华 (1)
  • RandomQuestions (1)
  • Ethics (1)
  • Home

    马克思主义

    Published May 04, 2022 [  Others  ]

    马克思主义(德语:Marxismus)是一种以历史唯物主义、辩证法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所 发展而出的经济、政治和社会世界观。在19世纪中后期,卡尔·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·恩格 斯建构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架构。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基或方法论的写作对现代的政治 哲学和社会运动产生重大而广泛的影响,包含了其独特的哲学、社会学、政治经济学以及 革命意识形态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没有一套统一的定义,也因此它在众多的领 域和题材上出现多元的发展,导致其门下包含众多明显对立甚至互相冲突的理论。

   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唯物主义的立场检视社会的发展,认为人类社会是架构在其赖以为生的 经济活动上。经济组织的架构和生产模式被视为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、政治、法律、和道 德关系的根本来源(或至少发挥了主要的影响),这些社会关系进而构成了马克思所谓的 上层建筑。随着生产模式的进步,既有的社会组织和关系变得没有效率并且与经济活动产 生冲突,这种冲突进而发展为阶级斗争。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分析,由无产阶级劳动操 作的高效率机械化生产模式,在生产过程中替少数持有生产工具的资产阶级产生了剩余产 品并成为剩余价值,此种剥削关系进而转化为根本性的矛盾,随着矛盾的扩大,社会的革 命必将发生。马克思主义预言社会主义会从革命中产生,并将生产工具归还到集体的手 上,依据每个人的“实际劳动”分发利润,并且依据“需求”而非利润规划生产。马克思并且 称在社会主义之后,共产主义将会诞生,以各尽所能、各取所需为生产模式,成为一个无 阶级、无国界、无货币、无私人产权的社会。马克思主义发展为众多的分支和流派,不同 的流派对于古典马克思主义的论点往往有不同解读和着重处,有时也会融合非马克思主义 的概念,由于这些理论方法上的差异,众多马克思主义流派除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态 度一致以外,并没有既定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。也因此,众多从马克思主义衍生的 政治哲学,在追求社会主义上所采取的策略常大不相同。

    Referen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