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s

  • 世说新语 (167)
  • English (147)
  • 道德经 (87)
  • 李白 (33)
  • 苏轼 (25)
  • 杜甫 (21)
  • Gaming (14)
  • 白居易 (12)
  • 辛弃疾 (11)
  • 杜牧 (10)
  • 李煜 (10)
  • 刘义庆 (10)
  • 陆游 (9)
  • 王安石 (9)
  • 欧阳修 (9)
  • 晏几道 (9)
  • 战国策 (9)
  • 司马迁 (9)
  • 王维 (8)
  • 李清照 (8)
  • 李商隐 (8)
  • 摘抄 (8)
  • 刘禹锡 (7)
  • 王昌龄 (6)
  • 韦庄 (5)
  • 秦观 (5)
  • 柳永 (5)
  • 孟子 (5)
  • 温庭筠 (4)
  • 晏殊 (4)
  • 庄子 (4)
  • 左传 (4)
  • 孟浩然 (4)
  • 韩愈 (3)
  • 陶渊明 (3)
  • 论语 (3)
  • 范仲淹 (3)
  • 王勃 (3)
  • 张九龄 (3)
  • 岑参 (3)
  • 冯延巳 (3)
  • Typography (3)
  • 黄巢 (2)
  • 随笔 (2)
  • 贺铸 (2)
  • 贺知章 (2)
  • 词语 (2)
  • 祖咏 (2)
  • 王国维 (2)
  • 王之涣 (2)
  • 林逋 (2)
  • 曹操 (2)
  • 张若虚 (2)
  • 张先 (2)
  • 宋玉 (2)
  • 孟郊 (2)
  • 墨子 (2)
  • 卢纶 (2)
  • 刘长卿 (2)
  • 乐府诗集 (2)
  • Others (2)
  • 黄庭坚 (1)
  • 高适 (1)
  • 骆宾王 (1)
  • 韩非子 (1)
  • 韦应物 (1)
  • 陶弘景 (1)
  • 陈寿 (1)
  • 陈子昂 (1)
  • 陈与义 (1)
  • 金昌绪 (1)
  • 郦道元 (1)
  • 贾谊 (1)
  • 贾岛 (1)
  • 诸葛亮 (1)
  • 诗经 (1)
  • 褚少孙 (1)
  • 虞世南 (1)
  • 蒋捷 (1)
  • 荀子 (1)
  • 花蕊夫人 (1)
  • 罗隐 (1)
  • 王观 (1)
  • 王翰 (1)
  • 王羲之 (1)
  • 王绩 (1)
  • 王禹偁 (1)
  • 王湾 (1)
  • 王实甫 (1)
  • 潘阆 (1)
  • 海子 (1)
  • 柳宗元 (1)
  • 杨慎 (1)
  • 杜秋娘 (1)
  • 李颀 (1)
  • 李贺 (1)
  • 李绅 (1)
  • 李璟 (1)
  • 李斯 (1)
  • 李密 (1)
  • 李之仪 (1)
  • 朱庆馀 (1)
  • 曹植 (1)
  • 晏子春秋 (1)
  • 成语 (1)
  • 徐凝 (1)
  • 归有光 (1)
  • 张籍 (1)
  • 张祜 (1)
  • 张溥 (1)
  • 张旭 (1)
  • 张志和 (1)
  • 张岱 (1)
  • 常建 (1)
  • 崔颢 (1)
  • 崔护 (1)
  • 岳飞 (1)
  • 屈原 (1)
  • 宋祁 (1)
  • 宋濂 (1)
  • 孙洙 (1)
  • 孙子 (1)
  • 姜夔 (1)
  • 国语 (1)
  • 周邦彦 (1)
  • 周敦颐 (1)
  • 吴均 (1)
  • 南北朝 (1)
  • 儒家 (1)
  • 佚名 (1)
  • 余秀华 (1)
  • RandomQuestions (1)
  • Ethics (1)
  • Home

    五人墓碑记

    Published Apr 12, 2021 [  张溥  ]

    五人者,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[1] ,激于义而死焉者也。至于今,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[2] ,即除 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[3] 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,以旌其所为 [4] 。呜呼,亦盛矣哉!

    夫五人之死,去今之墓而葬焉 [5] ,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[6] 。夫十有一月之中,凡富贵之子,慷慨 得志之徒 [7] ,其疾病而死,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[8] ,亦已众矣;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[9] !独五人 之皦皦 [10] ,何也?

   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,在丁卯三月之望 [11] 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[12] ,为之声义,敛资财以送其行 [13] ,哭声震动天地。缇骑按剑而前 [14] ,问谁为哀者,众不能堪,抶而仆之 [15] 。是时以大中 丞抚吴者 [16] ,为魏之私人,周公之逮,所由使也 [17] 。吴之民方痛心焉 [18] ,于是乘其厉声以 呵 [19] ,则譟而相逐,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[20] 。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,按诛五人 [21] ,曰:颜 佩韦、杨念如、马杰、沈扬、周文元,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[22] 。然五人之当刑也 [23] ,意气扬 扬,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[24] ,谈笑以死;断头置城上,颜色不少变。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,买五人之 脰而函之 [25] ,卒与尸合。故今之墓中,全乎为五人也。

    嗟夫!大阉之乱 [26] ,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[27] ,四海之大,有几人欤?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[28] ,素不闻诗书之训,激昂大义,蹈死不顾 [29] ,亦曷故哉?且矫诏纷出 [30] ,钩党之捕 [31] ,遍于天下,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,不敢复有株治 [32] ;大阉亦逡巡畏义 [33] ,非常之谋 [34] ,难于猝发。待圣人之出 [35] ,而投缳道路 [36] :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!

    由是观之,则今之高爵显位 [37] ,一旦抵罪 [38] ,或脱身以逃,不能容于远近,而又有剪发杜门 [39] ,佯狂不知所之者 [40] ,其辱人贱行 [41] ,视五人之死,轻重固何如哉?是以蓼洲周公, 忠义暴于朝廷 [42] ,赠谥美显 [43] ,荣于身后;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[44] ,列其姓名于大堤 之上 [45] ,凡四方之士,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,斯固百世之遇也!不然,令五人者保其首领,以老 于户牖之下 [46] ,则尽其天年,人皆得以隶使之 [47] ,安能屈豪杰之流 [48] ,扼腕墓道 [49] ,发其志士之悲哉!故予与同社诸君子,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[50] ,而为之记。亦以明死生之大,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[51] 。

    贤士大夫者:冏卿因之吴公 [52] 、太史文起文公 [53] 、孟长姚公也 [54] 。

    注释

    • [1] 蓼洲周公:周顺昌,字景文,号蓼洲,明末吴县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,万历年间进士出身,在朝 为官得罪魏忠贤,辞官归隐苏州,被捕入狱死。
    • [2] 当道:当政有权之人。
    • [3] 魏阉:魏忠贤当政时,各地党羽为其修生祠。魏忠贤死后,都成为废祠。
    • [4] 旌:表彰显扬。
    • [5] 去:距离。意为五人之死距离被修墓表彰不过十一个月。
    • [6] 十有一月:有,通“又”。
    • [7] 慷慨得志:指官场上善于钻营而意气激昂的人。
    • [8] 湮没:淹没。不足道:不值得称道。
    • [9] 草野:指民间普通百姓。
    • [10] 皦皦(jiǎo jiǎo):明亮、显眼。
    • [11] 丁卯三月之望:即明熹宗天启七年(1627)三月十五。
    • [12] 吾社:指张溥所参加并领导的复社。当时虽未成立,但已经在酝酿并准备中。
    • [13] 敛资财:募集钱财。
    • [14] 缇骑:明代锦衣卫军官,皇帝禁卫军,兼管巡察缉捕,为魏忠贤控制。
    • [15] 抶(chì):打、推搡。仆之:使之向前倒下。
    • [16] 大中丞抚吴者:即毛一鹭,挂大中丞职衔任江苏巡抚,是魏忠贤党羽。
    • [17] 所由使:是由他指使的。
    • [18] 痛心:痛恨到极点。
    • [19] 乘其厉声以呵:乘着对方大声呵斥的机会,借机发作。
    • [20] 溷藩:厕所。
    • [21] 按诛:追究定罪诛杀。
    • [22] 傫(lěi)然:聚集。
    • [23] 当刑:临行被杀时。
    • [24] 詈:叱责痛骂。
    • [25] 脰(dòu):脖子,这里指头。函:用木匣装起来。
    • [26] 大阉之乱:指魏忠贤祸国殃民的祸乱。
    • [27] 缙绅:指官员和士大夫。
    • [28] 编伍:指普通百姓。因为编入户口,古代每五户为一伍。
    • [29] 蹈死不顾:身赴死地而毫不顾惜和犹豫。
    • [30] 矫诏:假传皇帝的圣旨。
    • [31] 钩党:牵连罗织同党。
    • [32] 株治:株连治罪。
    • [33] 逡巡畏义:犹疑退缩,畏惧正义。
    • [34] 非常之谋:指篡夺帝位的阴谋。
    • [35] 圣人:指崇祯皇帝,即位后废黜诛杀魏忠贤,放逐其党羽。
    • [36] 投缳道路:魏忠贤被放逐,途中听说崇祯皇帝要追杀他,便上吊自尽。
    • [37] 高爵显位:指当时阿附魏忠贤的官僚。
    • [38] 抵罪:因犯罪而受到惩治。
    • [39] 剪发:剪掉头发出家。杜门:闭门不出。
    • [40] 佯狂:装疯。
    • [41] 辱人贱行:使人感到耻辱的人,是很卑贱的行为。
    • [42] 暴:显露出来。
    • [43] 赠谥:崇祯追赠周顺昌为太常卿,追谥为“忠介”。美显:美好而荣耀。
    • [44] 土封:指重修坟墓。
    • [45] 大堤:即虎丘前苏州河大堤,五人墓在此。
    • [46] 户牖:门窗,代指自己家。
    • [47] 隶使:被当成奴仆来役使。
    • [48] 豪杰之流:豪杰们。
    • [49] 扼腕:用手握腕,激动感奋貌。
    • [50] 徒有其石:空有石碑而没有碑文。
    • [51] 匹夫:普通百姓。社稷:国家。
    • [52] 冏卿:太仆寺卿。因之吴公:吴默,字因之,万历时官太仆寺少卿。
    • [53] 太史:古官名,即史官。文起文公:即翰林院修撰文震孟,字文起。
    • [54] 孟长姚公:姚希孟,字孟长,万历进士,官至翰林院检讨。

    Reference

    • (清) 吴楚材,(清)吴调侯选;毕宝魁,尹博译注评. 古文观止译注评:全2册 (Kindle Locations 20931-20996). 现代出版社,中国出版集团. Kindle Edition.